文字、图片:巴伐利亚酒神海参崴:铁路的尽头,海的入口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个陌生又拗口的名字,远不及海参崴这三个字响亮又接地气。
从1860年《北京条约》失去了对海参崴的所有权开始,这座城市就让中国人又爱又恨,剪不断理还乱。东北话里的“崴”,其实就是海湾的意思。海参崴,顾名思义即“盛产海参的港湾”。即便名字更换了,来往于这里的中国人还是一茬接着一茬。从先辈们的“跑崴子”,再到后来的“二道贩子”,直到这个时代美其名曰为“代购”,边贸商人们的绰号也在与时俱进着。但充满活力的市场和始终洋溢着朝气的这座城市,却又好像100多年来都未曾变化过。
漂亮的城市涂鸦
阿尔谢涅夫博物馆的……厕所,实在太像图书馆了
作为初来乍到的旅行者,我们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第一次相遇,要从一辆当地的出租车开始。
那天黄昏的夕阳,分外耀眼。和朋友们坐了6个多小时的大巴,冲出国境,来到了这座迷人的滨海之城。在一番英语和手语混合的“交锋”之后,我们跟随一位身着蓝色汗衫的出租车司机开始了一趟前所未有的城市冒险。只见他紧握着这辆二手车的右舵方向盘,却选择了在马路最右侧的车道一路狂飙,这显然让我们大跌眼镜,因为在通常意义上,日式的右舵车可是要沿着左侧车道前行的。
这个不太寻常的小插曲,却点燃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全部热情。随后很快发现,这里马路上跑着的左舵车和右舵车,几乎数量均等。而根据俄罗斯的交通法规,右舵车是被严禁上路的。
中国有句古话“山高皇帝远”,可能是这里地处俄罗斯最东端,“普京大帝”的触手也无法顾及到。但“不听莫斯科的”可是海参崴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之一。这座因为西伯利亚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曾是内战时期“叛军”的重要据点,直到1922年10月25日才被苏联军队收复。而在苏共解体后,这里又很快成为黑帮的战场,电影里才出现的枪战场面,屡见不鲜。
与列宁共舞
标签这些年来,随着俄罗斯政府加大了整治力度,社会治安大幅度上升。如今的海参崴,正展现出远东地区又一座超大型城市的潜力。从连绵不绝的中日韩游客身上,你便能窥视出这其中的些许细节。如同伊斯坦布尔,海参崴同样拥有一个梦幻般的地名——金角湾。而连接俄罗斯岛的一座悬索桥,则跨越了东博斯普鲁斯海峡。站在山顶俯瞰金角湾的观景台上,望着夕阳下这座梦幻般的城市,如果有一天她像伊斯坦布尔一样光芒万丈,这绝非一种痴人说梦。
金角湾观景台
移轴效果下的金角湾大桥
来到海参崴,你可以不去看看二战时的老潜艇,不懂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究竟叫瓦良格号还是瓦格纳号,或者对阿尔谢涅夫地区博物馆嗤之以鼻,但你绝对不应该错过一座著名的百年老火车站。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不仅仅是西伯利亚铁路的终点站,也是无数哪怕不乘火车的游客,也要来朝觐的地方。
雾色中的瓦良格号
标签这座火车站,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极高颜值,庄重大气又不失光鲜夺目。一袭淡黄色的外观,在阳光直射下,变得金碧辉煌起来,宛若一座华美的城堡。这样的富丽堂皇,的确撑得起这条世界最长铁路终点站的脸面。而在她的站台之上,除了一台黑色的百年蒸汽机车车头外,一座刻着9288公里终点的里程碑,也成为游客们竞相参观、合影的“圣碑”。相信任何一个游客来到此地,即使不能立刻登上身后的西伯利亚快车,也定会在心中埋下一颗相约未来的种子。
百年老火车站
车站上的老蒸汽机车
一趟即将出发的城郊列车
标签躺在车站里的俄罗斯小屁孩
火车节上载歌载舞的年轻人
西伯利亚铁路旗舰列车——“俄罗斯号”上的列车员大妈乌兰乌德:破旧与魔幻同在
标签在9288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沿线上,恐怕没有一座城市像乌兰乌德这样,拥有那么多张让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亚洲脸”了。身为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首府,乌兰乌德就是这般的神奇。
布里亚特人属于蒙古人的一个分支,外表上与中国人几无区别。信奉萨满教的他们主要在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境内定居。当然,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国籍并非中国或者蒙古,而是俄罗斯联邦了。
处处都有蒙古痕迹
这种“萌反差”,应该正如中国境内的哈萨克人或塔吉克人所体验的那般吧?带着这样的一种好奇心态,我们开启了对乌兰乌德一次浅尝辄止的探秘之旅。
和中国人很像的布里亚特女孩
有轨电车上的布里亚特售票员,非常的“亚洲”
标签由于乘坐的001次“俄罗斯号”列车于深夜时分才缓缓抵达乌兰乌德站。我们不得不一边摸着黑,一边步行前往距离火车站仅500米远的酒店。黑漆漆的马路上,一排充满了80年代中国乡镇气息的破旧路灯发出一种暧昧又模糊的光亮。和海参崴相比,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只能用破败不堪等词汇来形容。
谁料天亮之后,当阳光照耀着苏醒后的大地,这座城市所散发出的一幕幕神奇景象开始慢慢地感染我们。也许对于一个疲惫的旅行者来说,只消一顿美美的早餐,便具备了治愈一切的力量。而属于布里亚特人早点的方式,当然是他们独特的民族美食——buuzy了。
苏醒后的城市
Buuzy其实就是包子,羊肉馅的。配上牛肉饼,和一碗热乎乎的牛肉汤,如此“简单粗暴”的主食,却胜似山珍海味,让人回味无穷。
严格意义上来说,乌兰乌德并非是一座“旅游型”城市。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涉及到一些秘密的军工厂,这座城市并没有对外国人开放。幸运的是,那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书中的一页。今天的乌兰乌德,虽然仍残留着无数苏联时代的破旧建筑,基础设施也迟迟跟不上这个时代,但热情的布里亚特人民,却以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把东方式的苦中作乐情感溶于这片土地,快乐而无忧地生活着。
色彩绚烂的壁画
父与女
标签这种无忧,甚至能够表现在一些有趣的建筑之上。一如每个来到此地的游客,都会在一个“世界之最”面前,或屏息赞叹,或摇头晃脑。这便是号称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列宁头像”。在俄罗斯,你随处可见弗拉基米尔的身影,他们或指点江山,或挥斥方遒,但无一不带着一幅高大伟岸的身躯。只有在乌兰乌德,列宁同志的巨大头颅雕像,陈列在广场正中,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诡异表情,让人一点也无法严肃起来。谁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建设一尊如此滑稽的列宁头像,也许仅仅是为了表达布里亚特人的乐观和无忧吧。
全世界最大的列宁脑袋
苏联时代特色的铁路局大楼
高尔基汽车制造厂出产的GAZ汽车,浓浓的复古风贝加尔湖:蔚蓝色的神圣之海
标签肯·福莱特在史诗级名著《巨人的陨落》里,把“贝加尔湖”形容为“世界上最美的一个地方”,“大湖两端的长度,超过了整个威尔士。”
如果一个人在西伯利亚铁路的列车上无所事事,那当然是在贝加尔湖地区之外。通常意义上,火车穿过色楞格河,来到贝加尔湖畔的巴布什金村时,一个旅人就可以扒在车窗前,望着窗外蔚蓝色的贝加尔圣海,一直傻傻地等到日落了。
贝加尔湖
放眼整个中文互联网,键入“巴布什金”这四个字,除了能搜索出一两个不为人知的“名人”外,实难有别的建树了。但在巴布什金村,却有一处在任何旅行网站和杂志上都难觅踪迹的绝景,值得任何一名游客前来探寻。
清晨的小站贝加尔斯克
巴布什金村,贝湖边荒凉的车厢
标签巴布什金村,遥远的灯塔
这便是当年日俄战争期间,为运送军事物资的一个铁路渡口。在冰雪消融的时候,巨大的驳船拖着火车游过贝加尔湖,从这个渡口上岸,驶向远东地区。而在寒冷的冬季,疯狂的俄国人甚至在结冰的湖面上,直接铺设铁路,以确保火车的畅通。
一个神奇的渡口,仿佛通往一个未知世界
如今的这里,早已荒废多时。除了我们和几个钓鱼的西伯利亚老人,再也闻不到人类的气息。这简直就是一个被纷繁世界遗弃的乌托邦。
从巴布什金到斯柳江卡,每座火车停靠的湖边小站,都有许多卖鱼的俄国大妈,一在站台上不断瞭望。她们篮子里装着的,正是该地区赫赫有名的“贝加尔湖白鲑”。有一种残忍的说法是,如果途径此地不吃白鲑,那真的可以别来了。
不容错过的贝加尔湖鲑鱼
标签不过就算你忘记了吃鱼,但在斯柳江卡火车站,倒真的建议应该至少下车停留一晚。虽然这里的接待能力极其有限,但独树一帜的漂亮车站,以及五分钟冲到湖边洗澡的诱惑,加上周边无数亟待发掘的神秘景点,都足以留住一个旅行者匆忙的脚步。
小站里购买车票的当地人
斯柳江卡的蒸汽机车和碉楼
斯柳江卡,嬉闹的孩子
标签这座车站外不远,还有一座别致的铁道博物馆。管理员是个热情有加的中年大叔,虽然不通英语,但仍旧用铿锵有力的俄语,为我们讲解着贝加尔湖铁路的历史。临别之际,还叮嘱我们在留言本上写点什么。翻了翻这个写满了英语俄语的小册子,我们应该为这第一则中文留言而感到激动吗?
不过斯柳江卡留给我们的最大惊喜,竟然是在离开之后。
白桦林和贝加尔湖,西伯利亚铁路不就是应该如你想象的样子吗
开往伊尔库茨克的通勤火车,慢慢地把斯柳江卡站甩在了身后。看着贝加尔湖一点点的移出视线,还没等感慨完毕,才意识到一切都还没有结束。火车绕着大山翻了转了两三个圈后,游客反而可以以一个更高、更开阔,近似鸟瞰的视角,望着贝加尔湖!这简直就是上帝赐予的一份厚礼,毫无疑问,整个西伯利亚铁路最美的一段景观,就在这一刻!
以至于我们到了伊尔库茨克,都没有什么欲望去人头攒动的利斯特维扬卡了。
美丽迷人的斯柳江卡
标签斯柳江卡,火车穿越贝加尔湖
迷人的贝加尔湖展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