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5 分钟了解东北话:从入门到精通

2018-03-05 10:21    

在喜剧的舞台上

和其它方言相比

东北话是绝对的大咖

它自带一身的包袱

仿佛天然赋予东北人幽默的基因

一句朴素的 " 哎呀妈呀 "

就能让全国观众开怀大笑

脑洞与节奏感齐飞的东北话喊麦

更是风靡大江南北

但东北话的精彩 还远远不止这些

它的前世今生究竟是什么样子

" 猫 "、" 造 "、" 整 ",都是什么意思

" 犊子 " 又有多少种玩法呢

1

语言学角度上的

" 东北官话 "

图自《中华遗产》2017 年 7 月

说起方言,学者有很专业的表述,汉语有七大方言,每种方言又可再往下划分片区。比如官话,因地域分成北京官话、东北官话等。东北官话再继续分成黑松片、哈阜片、吉沈片,片下再有小片。

但是东北人有一种天赋,就是极善于用很常见的事物来形容很抽象的东西,方言也不例外。比如说到黑龙江、吉林话,那是大碴子味儿;沈阳话,苣荬菜味儿;大连,海蛎子味儿。将方言品出味道,再用味道去定义方言,东北用舌尖诠释着东北话的灵魂——生动形象又不失诙谐。

如果要在其中选取一种味道来代表东北,无疑是那听起来有些戏谑的 " 大碴子味儿 "。这是在黑龙江、吉林等广大领域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方言,被视为东北语言的正统味儿。

2

闯关东,闯出来的

" 大碴子味儿 "

" 闯关东 " 迁移路线示意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 年 10 月

所谓大碴子,就是大颗的玉米粒。玉米(东北话叫 " 苞米 ")是东北人主食的排头兵。因而人们会用生长于黑土的大碴子儿来形容同样生长于斯的语言。

从清代前期开始,一直到清末民国,因为兵乱灾荒,大量来自华北的农民,就是为了这山海关外香气扑鼻的大碴子粥味儿,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北上,最终在白山黑水的广袤土地扎下根来,他们的这一举动被历史称为 " 闯关东 "。这一闯,就闯出来个有大碴子味儿的东北话。

王维曾抒发过 " 独在异乡为异客 " 的孤独,其中很可能有方言的原因,"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人因方言不同,只能寄情莺燕,思念故土。而闯关东的流民呢?虽经历了太多生活的苦难,却没有在沟通上有太多的苦恼,和东北说汉语的土著沟通,可以说几乎毫无压力。这原因为何,我们还得从一本书说起。

3

《红楼梦》中的

" 东北味儿 "

87 版《红楼梦》中的黛玉

图自《中华遗产》2008 年 12 月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有这样一出宝黛戏。宝玉拿了点翠的金麒麟,讨好黛玉说:" 这个东西倒好顽,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带。" 而林妹妹傲娇如故,直接冷冷地回了一句 " 我不希罕 "。

这是林妹妹拒绝宝哥哥日常小礼物系列节目的一集,而黛玉口中的 " 希罕 "(今作稀罕)一词,就是典型的东北方言。" 稀罕 " 或 " 希罕 " 作为词汇,在宋元时期就已出现,有专家认为,满语 " 喜欢 " 的发音与 " 稀罕 " 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受当时女真族建立的金国语言的影响,部分民族语言进入汉语中。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至满族建立清朝,这种语言 " 入侵 " 情形就更多见了。

不止一个 " 稀罕 ",在《红楼梦》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充斥着东北文化元素。如贾府主人住 " 暖阁 ",睡 " 炕 ",坐 " 炕沿儿 ",炕上 " 摆桌子 ",吃饭称 " 放桌子 ",对东北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些是典型的东北风俗。

由此可以想见,闯关东的人刚进东北时没有语言障碍,原因在于北方方言大面积的一致性。中国古代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使得北方的方言被广泛传播,也使北方方言中存在很多音近意同的方言俗语。

4

满语汉语间的 " 争斗 "

造就了今天的东北话

东北话不疾不徐地走进大观园,北京话千里奔袭扎进黑土地。山海关虽自诩坚固天下第一,但也挡不住语言的流动,图为摄于 1900 年的山海关。 《中国国家地理》2010 年 03 月

《红楼梦》让我们知道,东北话在清代就跨过了山海关,影响着北京官话等北方方言。但众所周知,清代统治者是来自白山黑水的满洲人,按理说东北话应该是满洲话才对,怎么能是汉语方言呢?这里就不得不要分析一下闯关东前,东北的语言分布状况了。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民族,从白山黑水中走出,如肃慎、鲜卑、蒙古、女真等等,他们的语言习惯与中原有着巨大的差别。在清朝初期,朝廷专门设置 " 启心郎 ",作为满清大臣的汉语翻译。东北汉族人口本来就少,加之很多汉人被并入八旗汉军营,或者做了满洲人的包衣,被迫学习满语,汉语在这一时期处于弱势地位。

然而到了 1644 年,大批八旗子弟 " 从龙入关 ",使得关内的满语势力受到削弱,再加上顺治朝为了发展东北,鼓励汉人开垦,导致了汉人大规模回流出关,汉语又一次变成了强势语言。虽然被更加强势的汉语取代,但满语没有退出语言的舞台,而是变成了词汇躲藏在日常语言中。

不信可以猜猜下面这句话包含几个满语词汇▼

『今儿个小妞藏猫儿时不小心把波棱盖儿磕了,马褂也整埋汰了,吃了一块萨其马才不哭了。』

其实,在这句话中," 小妞 "、" 波棱盖儿 "、" 埋汰 "、" 萨其马 " 都是满语,而北方人日常使用得更频繁的 " 藏猫儿 "、" 马褂 "、" 今儿个 " 也都是满语。实际上,吸收了满语词汇的精华,加强了东北话的语言张力。同时,它也进一步促使了方言和书面语的脱离,让方言土语更野蛮生长,变得更加亲切和有幽默感。

5

满语的影子

还在东北的地名中

摄影/李华安

吉 林

满语 " 吉林乌拉 " 音译缩写

意思是 " 滨江的城池 "

摄影 / 许先行

珲 春

满语 " 边地 "、" 边陲 " 之意

摄影 / 白海琦

松花江

旧名松阿里毕拉,意为 " 天河 "

" 毕拉 " 是 " 江 " 的意思

摄影/赵春江

图们江

满语音译为 " 图们毕拉 "

" 图们 " 意为 " 一万 "

下面是东北话一分钟教学时间

【LESSON 1】

数不尽的犊子

绘画 / 靴下猫腰子

图自《中华遗产》2017 年 07 月

在东北话里有一种层出不穷的神兽,常给语言带来风趣的效果,这就是 " 犊子 ",它一般指牛的幼崽。比如图中所绘的 " 滚犊子 "。此外,还有护犊子、完犊子、瘪犊子、扯犊子、装犊子等各种犊子。前缀不同,意义不同,灵活使用 " 犊子 " 是精通东北话的第一步。

【LESSON 2】

东北话小词典

学会上面三个动词的使用方法,老铁稳!

【LESSON 3】

学会它,才是真的 " 东北银 "

图自《中华遗产》2017 年 07 月

在辽宁沈阳、鞍山等多个地方,方言中难以区分声母 r 和 y 的发音,所以经常出现将二者搞混的 " 笑话 "。比如图中的 " 不样停车 ",实为 " 不让停车 "。或者东北人常自称 " 东北银 ",也是同一个原因。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