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如同一湾弱水,水至柔至弱,却又能至刚至强。水柔时,涓涓细流,甚至化为无形,滋润在土地之间;水刚时,波澜壮阔,甚至喷薄而出,怒吼在河海之上。以水观之,软实力也是如此。
回到一个城市上,城市的软实力同样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文化作为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一种精神给养和传统传承,而城市文化,则是城市独有的标签、符号和印记。
多元文化,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经历着一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等过程,城市文化在这种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由单一文化逐渐向多元文化而蜕变。
城市发展之初,经常会选择单一的发展模式,通过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建立城市特色的比较优势,以此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如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典理论一样,城市也要集中力量运作一种产品或者产业。而在合力的过程中,城市文化也应相对单一化,以传统的本土文化为主。
然而,这种将鸡蛋装在一个篮子的发展方式存在问题,只专注于一个产业发展的城市是存在很大隐患的,是不可持续的。时代的脉搏越来越快,产业的淘汰速度越来越快,产业的衰退,对于这类城市而言将是毁灭性的冲击。纵然城市经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增长,一旦繁荣期过后,很可能进入萧条阶段。美国的底特律、乌克兰的基辅等都是鲜活的反面教材。
多元化的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单一模式城市向多元模式城市的转型,任何一个城市都应该积极求索,找寻符合城市本身发展的多元化渠道,这不但是规避风险的考虑,也是拓展盈利的方式。
相似地,城市文化的发展也遵循类似的轨迹。只注重单一文化的发展固然可以保持该文化固有的优势,然而它的局限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闭关锁国的悲剧还在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时代,一个国家尚且如此,何况是一个城市?缺乏文化之间的交融和碰撞,对城市自身文化的进步和提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对此,凤凰国际智库采访了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雪飞。陈雪飞则认为,“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则有助于城市自有活力的发展,形成以市民们的创造力为代表的城市文化主要载体,体现在城市所展现出来的开放性上。如果能够善加引导,可以生成自下而上的城市文化内涵。”
在城市多元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城市文化自然而然要打破其原有的面貌;而在城市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显然,农业城市、工业城市、服务业城市,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其文化将有本质的不同。而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也必然由多元化的文化所组成。
因此,多元化的城市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文化转型涉及到精神层面,而产业转型只是涉及到物质层面,这样看来,文化多元化的转型也许比产业多元化更加困难。不过,一个城市若要更好地前行,文化方面的整合也是无法避免、必须面对的。
沿袭商业传统,创造经济奇迹
在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交通设施、优惠政策都没有特别优势的情况下,义乌由一个封闭落后的贫困县,一跃成为万商云集的国际商贸城,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主要动力,正是义乌人骨子里的商业文化传统。
义乌自古有雄厚的商业底蕴。在农耕时期,土地贫瘠、人多地少的义乌,其自身条件明显限制了农业的开展,先人们不得已而走上商业的道路,从而最早创造出了以“鸡毛换糖”为代表的“拨浪鼓文化”。在长期“鸡毛换糖”的过程中,义乌的商人逐渐形成了“务实重商”、“通商惠工”、“义利并存”的商业文化,明代的永嘉学派曾对此倍加推崇。
这一商业文化传统在义乌人中不断因袭、代代传承,锻造出了义乌人善于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商业精神,成为了义乌人独特的品格和文化优势。正是如此,义乌迅速抓住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义乌政府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对资本和资金进行限制,而是果断开放市场、振兴商业,迅速形成集贸市场,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小商品集散地。
陈雪飞教授告诉凤凰国际智库,“如今,义乌已经成为全球商贸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国友人的集聚。拿中东地区举例,义乌是目前中东在中国最大的贸易交易地,中东国家每年到义乌的人员逾20万。义乌作为全球商贸之都,充分体现出其不欺生、不排外的包容心态。”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引擎,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来指引。在发展过程中,义乌形成了以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为代表的义乌精神。因为勤耕好学,所以义乌人因祸成福,因落后成就先进、因贫困成就财富;因为刚正勇为,所以义乌人站在时代前沿,勇敢面对一切风险;因为诚信包容,所以义乌人按照实际出发,打造了商业的立命之本。正是这座城市商业文化的软实力,义乌的经济才得以飞速发展。
义乌经济的发展源于传统商业,源于块状经济,然而这又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成就了义乌,也限制了义乌。同样地,义乌的文化来源于商业,发扬于商业,然而一成不变的本土商业文化也无形中限制了义乌。在经济发展遇到阻力和困难的情况下,义乌城市的转型升级、产业的结构优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议题。
经济的升级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升级,文化的转化同时助推着经济的转化,于是,义乌打造多文化城市试验场的构想应运而生。在义乌多元化经济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多元化文化的支持。
融合多元文化,打造城市试验场
伴随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义乌的确也在经历一个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选择期和转型期。在多文化城市试验场的建设过程中,多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必不可少。义乌试图在商言商,利用年海外客商量超过50万人次、涉外机构超过5000家的得天独厚的商业氛围,以商业的交流促进文化的融合。
义乌人的有点在于不欺生、不排外,无论哪一国家、地区、民族、宗教信仰的商客,都能和谐共处、共同获利,在川流不息的商业交流中,客商之间交流着彼此的文化,进而加以融合和吸收,形成万花筒般的城市文化。
当然,文化的融合离不开艺术的推动,佛堂古镇美术馆的成立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这座美术馆秉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宗旨,定期邀请外国艺术家来此进行艺术创作,定期举办各国美术方面的专题展览,积极推动外国文化走进义乌。用艺术的视角,以艺术的语言,陶冶着义乌人多文化的情操,让多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义乌人的心灵。
不仅如此,义乌跨地域、跨国界地汲取历史人文的厚重,融汇饮食、教育、宗教、文体等方方面面,力求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商业文化和人文自然文化有机结合,以形成义乌独特的文化症候。商贸市场调解委员会50人的名额,近一半给了外国人,充分体现了“国际商贸城博览馆”的鲜明特征。
无疑,这一切也离不开创新。义乌时刻鼓励义乌人全面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发能够开发的精神品质,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贡献。通过产品的创新,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通过文化的创新,提升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扩大文化的广度和宽度。
隐藏在背后,政府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市委市政府积极发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大讨论,整整持续了几个月,建议和对策超过10万条,极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解放。同时,积极推进旧城改造,有机更新先进文化,大力扶持1970文创园等创新园区的建设。
在陈雪飞看来,义乌在生成新城市文化的过程中,还应该鼓励多元文化的创造性生长,在目前邀请外国人参加市政会议的内容中,除了商贸,还应该加入文化和市建议题,广纳意见作为参考,尝试产生一种融入自下而上创新义涵的城市文化理念。
义乌文化2.0升级版就这样蓄势待发。作为民族之根、城市之魂,文化散发着无可比拟的软实力。义乌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多元文化的综合效应,充分展示新的城市精神,这也是加快推进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国际智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