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有三个身份: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和医生。董瑞还有三个习惯:早到、晚走和早起。
北京市政协委员董瑞习惯早到。每次参加北京市政协会议,他总会提早到达,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提案上交并口头说明提案的要点。这些提案,大多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相连。
中医董瑞习惯早起,每天清晨5:30,他都会准时到达医院做出诊前的准备。再过1个小时,患者就会在门口排队等着拿他的号了。他说不忍心让患者久等,这一个“不忍心”,就把提前出诊的习惯坚持了30年。
董瑞所想所做的无不与为医有关。认识董瑞的人都说,他是个“医痴”。董瑞却说,他能理解病人的痛苦。既然为医,多帮助别人总是好的,为医的初心,永不会忘。
追求与梦想 四十余年无悔从医路
四十余个寒来暑往,一次次挫折磨砺,董瑞在从医之路上笃定前行、从不言悔。
高中毕业的董瑞应征入伍。有医学基础的他被分配到连队当了卫生员。之后,他又被推荐到军医学校学习。十几年的军医生涯,给了董瑞大量实践和研究的机会。
此时,董瑞对呼吸病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他拜访了四十多位国医大师,学习他们的治疗方略并运用于临床。在自己老师、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治疗肺系病经验基础上反复研究、消化、吸收,完善丰富自己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特别是在尘肺病、肺纤维化、冬病夏治等领域,博采传统中医经方、民间中医方法和少数民族医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疗特色。
为了救治更多受呼吸疾病困扰的患者,董瑞创建了一家肺科医院,并主持建立了国内第一所“肺纤维化”研究所——北京肺纤维化研究所,为国内外“肺纤维化”防治提供了研究、交流、实践的平台。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肺纤维化”专业制剂“养阴益肺通络丸”被列入了北京市政府的“十病十药”项目。他所在的医院因治疗呼吸病、防治“肺纤维化”“尘肺病”的特色而广为人知。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