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俘虏政策调整与"解放战士"群体产生
解放战士,一般指解放战争时期"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而从国民党反动军队中解放出来、经过教育、参加人民解放军的原国民党军士兵"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1页;《周恩来军事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36 页。)。但实际上这一称呼在解放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泛指被中共军队俘虏而又加入中共军队的原敌对阵营的士兵。 (据1945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关于太岳军区野战医院一所政治工作通报》记载:"十三旅一个解放战士开小差被抓回来,经过酝酿,由他当众认错,并 提出保证。在群众热情的思想互助下,他解除了某些解放战士对我们害怕的疑问,同时,也稳定了个别想开小差的同志的思想。"(何正清主编《刘邓大军卫生史料 选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页))这个群体还有"解放兵"、"俘虏成分"、"解放战士成分"、"俘虏兵" ("俘虏兵"有时指解放战士,即正式编入中共军队序列当中的被俘士兵,但有时则泛指所有俘虏。)等多种称谓。他们在解放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时 期内,占了中共军队的多数。但是,多年来学术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甚少,而且角度单一,多是就改造俘虏的经验来研究。解放战士是怎样产生的?他们在中共领导 的人民军队当中有多大的规模?这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所在。
一、解放战争前中共的俘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