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甄鹰:经历会伴人一生,前半生不畏惧后半生才不后悔

2018-05-01 00:20    

作者:谢一、赵建强

甄鹰:女,汉族,1968年6月出生,1986年9月入伍,1991年12月入党,现任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从事护理工作28年,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入伍以来荣立三等功3次,1997年荣获空军一级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17年被选为十九大代表。

在医院里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面孔,也会遇到医学和人性的不完美。医院的门,24小时向每一个人敞开着,但紧闭的手术室大门,晦涩的医学专业名词,各种“闲人免进”的禁区,又是横在人们和医院之间的一道墙。

作为一名军人护士,49岁的甄鹰在空军总医院这个最熟悉的地方工作了28年。在她的护理病区,每天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这里有人的眼泪、人的微笑和人的故事。

情系生命,尊重善待每位患者

甄鹰的人犹如她的名字,不俗,果敢而雅致,尤其是举手投足中散发出的女性特有刚柔相济的魅力。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蕴含着智慧、透露着自信。干练的短发,加上说话语速快,做事干脆,显得沉稳镇定、自带气场。她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面对采访,她诚恳地告诉笔者,拉开她职业生涯的大幕,是从一个悲伤的死亡开始。

那是1989年的夏天,甄鹰刚从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空军总医院,被安排到内三科即消化、血液科病区当护士。一晚,甄鹰值夜班,一位血液病人临终前痛苦的抓住她的手,求她救救自己。那位患者因为疾病复发,极度痛苦导致缺氧,最后是睁着眼睛离世的。

当时的甄鹰只有21岁,她颤抖着双手试图帮病人合上双眼时,无奈地感受到“死不瞑目”的分量。尽管专业护理教育已经使她从心理上对生与死有了充分准备,可是真正面对死亡、尤其是患者垂死时刻依然对生命充满眷恋和不舍,并以这种最直观的形式闯入她的视线时,那种对心灵猝不及防的撞击,令她对生命更加充满敬畏。

从那以后,甄鹰只要路过抢救室,都会在心里默默的向曾在这里驻足过的生命默默地问一声“你好!”偶尔还会“忍不住挥挥手打个招呼”。与甄鹰同行的护士见她站在空荡的抢救室里短暂停留,会很困惑。行色匆匆的人们也许不知道,甄鹰心里送别目的地,是几乎每一段生命终会抵达的站台——这是她向生命表达敬畏的小小仪式感。

1991年,23岁的甄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了组织考核,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入党宣誓那天她代表新党员发言时说,“护理工作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她要在忙碌中用爱呵护脆弱的生命。”

1997年,通过院内选拔,甄鹰与3名同事一起组队参加空军卫生系统大比武,为实现在大比武时静脉穿刺动作标准规范,带队教练要求在真人身上练习。陪练的老护士长主动提出当“活靶子”,让甄鹰练习扎针。这件事让她感动中倍受鼓舞,为不辜负大家期望,她刻骨练习,“我连吃饭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比划动作。”那次大比武甄鹰一举拿下三个单项第一,空军总医院也在团体项目中获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后来,医院选优将甄鹰调入干病病房,这不仅源于她技术好,还因为她对患者有感情。干部病房的特点,就是老年病人居多。甄鹰有一个职业习惯,每天早上交班后会去病房问好。这些年的护理生涯,她总结说“对于护士的问候,回应最快的往往不是正在玩手机的少年或正在吃早饭的年轻人,而是老年人。因为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经常陪伴左右。”在干部病房,甄鹰最先学习的就是老年心理学,这让她知道:许多生病的老人都会对外界心怀恐惧,他们一旦受到旁人的关心,就会变得非常开心。

“这些高龄患者,曾经是每个家庭的核心,他们都是世上的宝贝。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甄鹰说,“如果能够找到让他们幸福的方法,以后就会有人以同样的方法让我们获得幸福。”

多年来,她到病房,只要有老年患者,他都会主动上前,握一握他们的手,帮他们梳理头发,对他们笑一笑,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这对老年人来说极其重要,事情看上去很简单,却老年患者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

责任为先,优质服务基层官兵

人的脊柱一共有26块椎骨,这些骨头支撑着人体。在生活中不少人会因为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打个喷嚏、转个头、起身弯腰等等,一不小心就扭了脖子闪了腰,更严重的损伤甚至会导致无法正常行走。“颈肩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困扰全世界超过半数人口、繁杂又会被反复纠缠的病痛。

空军总医院中西医正骨治疗科采用的是不用开刀的手法治疗。1975年首次提出脊柱内外平衡失调是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理论基础,该成果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命名为“新医正骨”。2002年,冯天有教授领衔创立的“全军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中心”正式入列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2006年,早已砺练成鹰的甄鹰调任该科护士长。作为这个学科护理带头人,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甄鹰从业的开端是在内科,而正骨科是外科中的内科,而且是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虽然组织上任命她作为护士长,但她知道,自己之前的护理经验用以带好这个科还很不够用,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都需要重新学习。入科第一天,她就虚心向医生们学、向护士们学,在冯天有教授、现任主任赵平及全科医护帮助下,甄鹰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善于琢磨的她,还从正骨治疗康复角度,提出了伴随治疗提升护理水平的若干设想,应用于临床效果明显。

工作中,甄鹰着实是位有心人。

曾有一位患脊髓性关节炎的飞行员小李,住到正骨科后心理压力极大,刚开始一直拒绝与人交流。心细的甄鹰,发现他喜欢音乐,就在护理上专门为他制定了一套“音乐护理法”。很快,小李的心结打开了,慢慢开始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肯快就治愈出院并成功复飞。

前两年,科里住进一位个子偏矮的病人,坐在病房洗手间的马桶上,双脚很难够到地面。这在甄鹰眼里可不是小事,她带领护士专门给这位患者设计了一幅脚垫,利用周末去集贸市场买来材料亲手制作,这幅特制的脚垫柔软又温暖,一直被患者珍藏着。

时时处处反思纠偏是甄鹰的又一个优点。战士小刘在正骨科住院20多天,甄鹰每天去做健康宣教,小刘都乐呵呵的认真听讲。可出院那天,小刘却一脸腼腆地对她说:“护士长,您给我讲了那么多,我就把大腿的发力点在哪儿这事整明白了。其他的知识基本都没听懂,也没好意思跟您说。”一句玩笑似的实话让甄鹰倍感羞愧,也让她深深反思为何病人会听不懂?想来想去并向许多患者了解后,她明白了——自己认为精心准备的授课,专业太强加上自己的语速太快,患者费解就不奇怪了。改!甄鹰改的速度令患者惊奇,除了内容通俗生动外,她授课时的语速也跟之前和平时判若两人。她说,健康宣教很重要,为了患者咋改都值。

谈到为何会有这样的好心态,甄鹰淡然一笑说,当我们和军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被赋予了使命和责任,当我的名字与这个集体紧密相连的时候,我的人生便有了不一样的内涵。

医患共情,真诚关爱追求卓越

从甄鹰办公室向外望,院内主干道上,那排生长了几十年的松柏显得格外挺拔,时间拔高了院内的松柏,也馈赠给在这个医院工作28年的甄鹰许多人生礼物。

有一次,甄鹰陪一位病人聊天,谈到团队管理,病人给甄鹰分析了企业的“企”字。它拆开后是“人”和“止”,这说明做领导最关键是用人,人做好了,团队发展才不会停止。

这让甄鹰茅塞顿开。医学,既是一门实践中提升的社会科学,更是一门心灵温暖心灵的人文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人类情感的延伸。没有对人的关爱,任何创造最终都不可能真正给人带来幸福。

正骨科护理团队的理念是“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赢得您的开心、舒心、放心”,科里目前有20名护士,分管93张床位,为了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甄鹰把团队分成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9个小组苦练护理技能,有年轻护士说:“护士长能让病人和同事都非常放心,她就像是当孩子把玩具玩坏了,只要她在就能修好的妈妈一样‘神奇’。”

在医院,健康与孱弱共存,希望与失望的交织,在治疗过程中,一切情绪都被放大,喜悦溢于言表,愤怒难以遏制,悲伤骤然放大。然而在误解、冲突、寒心之外,因为一种优秀,使得信任、尊重和理解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一次科室内部培训上,甄鹰向年轻护士们展示了一张图片:18世纪著名画家格雅画了一张画,画中的病人就是格雅本人,医生在一旁扶着他,只给病人端了一杯水,手里什么药都没有。在甄鹰眼里,这杯水就是医患共情。她经常告诉年轻护士,假如你是病人,你需要什么样的护士,那你就去努力做那样的护士。其实,这种领悟和教化源于一次她自己生病的体会。刚参加工作时,有一年,甄鹰发高烧,躺在病床上,浑身疼痛,喝水、吃饭都需要别人照顾。当时,躺在病床上的她领悟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我躺在病床上,护士的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不起眼的帮助,我都感觉异常温暖。”这种感悟令甄鹰决定,只要做护士,就一定做对患者充满温情的护士。

现在,正骨科是医院最先运用二维码开展护理宣教的科室,“感谢我的职业,是她让我们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甄鹰从不觉得疲倦或是烦躁,用心积累揣摩这次护理的病人,才能更好的使下一个病人受益。“我非常享受当护士的快乐,这是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

请务必确保原创并首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