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6年年底《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公布,海水淡化瞬间站上风口,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当前,我国水资源呈现出北方资源型缺水、南方水质型缺水,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严重等特点,缺水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地方必须正视的现实,而海水淡化将解决我国淡水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的问题。
当前,缺水正在成为中国很多地方必须正视的现实。根据水利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预计,到2030年,考虑南水北调因素,沿海地区年缺水量仍将达到214亿立方米。
2016 年底《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引爆海水淡化市场大发展,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的目标,比2015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总规模100多万吨/日翻了一番。海水淡化市场迎来了发展机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5 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个,产水规模100.88万吨/日。其中万吨级以上海水淡化项目占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88%,但10万吨的项目仅有4-5 个。随着海水淡化在工业生产中的推广,10万吨级大觃模海水淡化项目落地速度将明显提升。
不过,虽然受到市场追捧,海水淡化在我国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发展方面,目前我国仍存在诸多困难,例如设备材料等依赖进口、制水成本偏高、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各界对海水淡化的意义认识不足等。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规模仅为世界的1.2%,在国内海水淡化水用途中,工业用水占比63.60%,并且目前国内海水淡化吨水成本较高,淡化水装置耗电大,从成本结构来看,能源成本占到吨水成本的四到五成。而且最关键的技术部分亦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能量回收装置的关键核心技术被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掌握。
当前,我国海淡市场总体规模仍较小,未来空间广阔。展望“十三五”,在政策利好下,我国巨大的海水淡化潜能将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