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艾比湖~
飞到新疆之后,我与陈谢决定先花几天时间漫游北疆。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我们受到了湖北援疆干部、新疆兵团第五师北疆开发报社副总编吴秋华的热情接待。他专门请假,陪同我们探访阿拉山口、艾比湖。
2017年10月10日下午,我们一行人从阿拉山口下来,准备去艾比湖。路上,突然接到电话通知:国家环保部近日在艾比湖开展治理整顿行动,强制拆除违规的人工养殖设施,严禁游客与外来车辆进入艾比湖。
是半途而废,还是继续前进?我想到自己口袋里揣着记者证,决心试试运气,继续向前闯。万一遇到阻拦,就凭记者证寻求通融。
就这样,我们一边拍摄沿路的小景,一边驱车往艾比湖湖边行进。出人意料的是,一路畅通,并无任何人设卡拦阻。陈谢快乐得像一个抢到了幸运糖果的小孩子,连声自赞:“今天人品爆棚了!”
抢拍艾比湖美景~
太阳低垂,阳光斜照,给艾比湖镀上了一层亮丽的色彩。我们沿着土石路,闯入艾比湖湖心深处十几公里,饱览秀美的湖光景色。大家手机、相机齐上阵,一个劲地狂拍,直拍得日落西山,才依依不舍地登车,准备打道回府。
直到傍晚时分,才见一个身着便服的中年男子,骑着一辆摩托赶了过来,提醒我们:这里不准外人进来,请赶紧离开!
大家相视而笑:天都快黑了,你不提醒,我们也要走呢!
景色迷人的艾比湖~
-
从艾比湖返回博乐市的途中,北疆开发报副总编吴秋华告诉我们:“艾比湖是个非常神奇的湖,专家说这里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3000公里之外的北京就有可能刮起一场沙尘暴!”
“这是真的吗?”我们不约而同地询问,试图穷根究底。
“当然是真的。”吴秋华认真地说。
-
抢拍艾比湖美景~
据介绍,艾比湖原本是一把“保护伞”,保护着湖区乃至整个新疆北部地区的生态平衡。
艾比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大盐水湖。蒙古语称为艾比淖尔,艾比为向阳之意,淖尔意为湖,艾比湖即“向阳之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艾比湖面积高达到1200平方公里。当地人形容它“宛若大海”。那时的艾比湖,夏季,蓝色的波涛,荡漾不息;岸边的芦苇丛,绿意正浓;湖面上戏游的天鹅、野鸭、大雁婉转啼鸣。秋季,碧水长天,芦花飞放,朝日起,夕阳下,湖面流彩溢霞,绮丽迷人。湖的四周,有大片的梧桐、梭梭、红柳等灌木林,成为鹿、野羊、野兔、野鸡的栖息地,还生长着勿忘我、千里光、紫罗兰等芳草野花。
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由于人口急剧上升,几条主要补水河被拦截断流,导致艾比湖迅速萎缩,湖面面积由1200平方公里逐步缩减到530平方公里,缩减了60%。
艾比湖靠近边境,是一个“国门湖”。湖的西边是阿拉山口,再往北就是托里,这两个地方都以风大而著名,这一带也就成了新疆年大风日数最多的地区,一年中将近一半时间都是大风日。据当地人讲,大风起时,艾比湖的湖水能被刮离湖岸1公里的距离。
就这样,艾比湖由一把巨大环境“保护伞”,蜕变为中国四大风沙“策源地”之一。
艾比湖大面积的干缩,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风沙天气。附近地区的居民苦不堪言,每逢刮风便携带塑料袋出门,罩在头上以防风沙;遇上大风天,“风吹石头跑 ”的情景随处可见。
每当大风掠过艾比湖干涸的湖底,霎时间就会盐尘滚滚,天昏地暗。沙尘掠过的地区,田野、房屋、电线等均落满厚厚的沙土。据环保部门监测,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位于艾比湖旁的精河县浮尘天气平均达到112天,是六十年代的9倍,每年降尘达每平方公里289吨。
长期从事艾比湖生态问题研究的专家李遐龄说,艾比湖流域的生态恶化事实上已成为困扰新疆的第二大生态问题,艾比湖干缩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使该流域周边地区荒漠化大大加快,荒漠化速度已高达每年38平方公里。
据专家测算,大风从艾比湖底卷起的沙尘和盐尘每年高达480万吨,使数百公里以外的乌鲁木齐地区也受到风沙侵害。
本文作者黎海滨在阿拉套山与艾比湖相交之处,亲身感受大风吹掠~
10月10日,我们站在艾比湖边,看到一列从乌鲁木齐开往阿拉山口的列车正穿行在阿拉套山和艾比湖之间。由于艾比湖位于阿拉山口东侧,亚欧大陆桥铁路有140公里沿艾比湖通过,这一泓碧水曾发挥着抵御风沙、保护铁路的巨大作用。现在,由于艾比湖面积严重萎缩,每当大风掠过干涸的湖底,就会卷起细小的盐尘和沙粒,形成漫天尘暴,影响铁路列车安全运行。
环保监测表面,来自艾比湖的风沙,能一直吹到乌鲁木齐,还能吹过河西走廊,吹到华北平原,吹到北京。
“艾比湖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北京就有可能在十天半月之后刮起一场沙尘暴。”这样的蝴蝶效应,并非虚言。
可喜的是,通过最近几年强有力的治理,艾比湖湖面面积又开始稳步增长,从530平方公里逐步扩增至800平方公里。
我们相信,假以时日,这个“宛若大海”的咸水湖,一定会恢复其昔日雄浑壮美的风姿!
-
艾比湖的红海滩很有特色。一片片红色的碱蒿子,浮现在水面上,煞是好看~
图上部连片的红色植物,当地人称之为碱蒿子,是一种耐碱喜水的红叶蒿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