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正文

中国电影不差钱,但缺有勇气的作品

2022-11-06 09:23    

倪政伟在创投会上发言

今天,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办,东海电影集团承办的第四届浙江青年电影节,将正式落下帷幕。

作为国内唯一以关注、扶植青年电影人为宗旨的“青年电影节”,走到第四个年头,已日臻成熟。

在这届电影节的“华语电影新势力”展映、东海大师训练营、科幻电影单元等活动上,随处可见年轻的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忙碌的身影和热切的目光。

已故著名导演吴天明曾说过,“青年强,则中国电影强。”昨天,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上,最后有5个创投项目获得最佳导演项目奖,1个获心视传媒奖,1个获特设评委奖,每个获奖项目都获得10万元的项目孵化资金。

而在这届电影节上,业内大腕和一些青年导演的分享,也给电影人带来了更多的冷静思考和有益启迪。

青年导演类型片拍得好

但作品少了点人文内涵

近年,青年导演逐渐成为中国电影的主力,《战狼2》、《羞羞的铁拳》等高票房类型片,都出自青年导演之手。

但,也有唱反调的——在电影节的“青年导演的类型化道路”论坛上,博纳、嘉映、万达、春秋时代、阿里巴巴、东海等影业公司的老总们畅所欲言,其中博纳老总于冬的一席话尤为引人思考。

于冬认为,青年导演当务之急并不是拍类型片。

他说,中国电影年产量约700部,但进院线的只有300多部,产量严重过剩。“一年约50个周末,每个周末都有8到10部新片上映,平均每天都有二三部新片。但全国票房大盘,一天还不到5千万元。”

“观众就在那儿,怎么把他们请进电影院去,这个过程我觉得充满敬畏。我们需要那种有勇气、能直抵心灵的电影,才能赢得票房。”

于冬坦言,中国现在最缺的就是“像贾樟柯《站台》那样,能记录当代中国的人文电影”,而如今的青年作者,“对当代题材的捕捉和反映已经缺失,中国电影应该回到创作的本体。”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电影现在非常工业化、类型化,宣发营销手段高明,但却缺失内涵与文化”。

“其实并不是每部电影都需要砸那么多钱去拍。”于冬认为,资本蜂拥而至的情况下,中国更应该多拍好电影,特别是年轻导演,要拍自己最想拍的电影,“比起不能改一句台词的好莱坞监督制度,国内的创作空间更自由。青年导演要静下心来,挖掘最闪光的创作功力。”

这些年轻人已经在行动

处女作一磨就是好几年

在本届电影节上,东海大师训练营成为新亮点。

电影节组委会用“著名电影监制+青年导演”的组合方式推出了“制片人训练营”、“导演训练营”、“主创训练营”,在制片、开发、制作、后期、宣传、发行等全产业链中进行锻炼,给青年电影人学习体验的机会。

电影节承办方,东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政伟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浙江省对于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不断加强,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逐渐明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浙江青年电影节成为浙江打造影视产业副中心的重要品牌,也为中国的青年电影人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和发展机会。”

在“青年导演创作之路分享”论坛上,有好作品傍身的乔梁、郭柯、周全、王飞飞这四位青年导演,在他们分享的成功经验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不是资本,而是坚守。

今年纪录片大黑马《二十二》导演郭柯说:“这个片子2015年10月10日就获得了公映许可证,2017年8月才公映。这一年多来,不少人找过我,要剪各种版本,能让我回收一部分成本……但我觉得这样改不对,所以都没要。”

在刚结束的釜山电影节上,凭《西小河的夏天》获得观众奖的绍兴小伙周全,说他的这部长片处女作磨了三年。

“2014年初刚开始聊故事想法,过了一年,有了比较初步的故事走向后,我参加了2015年的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之后,继续深化剧本,2016年夏天才开始拍摄,今年夏天才完成所有的后期制作。”

策展人出身的南京小伙王飞飞的《何日君再来》,获得了今年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新导演提名,首届平遥电影节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提名。

他说,自己没有依靠任何外界支持,电影是“DIY”出来的。“电影剧本是我自己写的,筹钱、组团队、找演员,就连后期也是我自己剪的,正好整三年。”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