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视 >正文

行业化、专业化、职业化,郑晓龙领衔了中国医疗剧三大阶段

2022-11-01 14:18    

文| 曾念群

电视剧江湖11月沙场秋点兵,鲜肉剧迎来了远日点,两部现实题材行业剧《急诊科医生》和《碧海雄心》临寒笑傲,CSM52城收视率雄踞三甲,力压胡歌领衔的《猎场》、林永健领衔的《凡人的品格》和郭京飞领衔的《青恋》等。尤其《急诊科医生》,开播以来截止上周末,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两大播出平台CSM52城收视率交替夺冠,始终未让第一名旁落。

《急诊科医生》由郑晓龙、刘雪松联合执导,张嘉译、王珞丹、江珊、柯蓝等领衔主演。故事通过某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及生活的日常,串联起医疗行业的当代浮世绘。该剧没有投机的煽情,也没有狗血的虐恋。

郑晓龙作品,一贯坚持现实主义手笔。回望郑晓龙的创作历程,从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到2010年的《金婚风雨情》,清一色现实主义路径。他的《甄嬛传》和《芈月传》,则是用现实主义风格加持古装剧。

沉迷于《甄嬛传》的吃瓜群众还很容易误以为,《急诊科医生》乃郑晓龙首度涉足医疗行业剧,其实非也。2014年国剧盛典“十佳电视剧”之一《产科医生》,郑晓龙是艺术总监。而郑晓龙本人2001年执导电视剧《永不放弃》,同为医疗题材。

如今回看医疗行业剧的来路,郑晓龙作品正好贯穿了三个进化阶段,即行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阶段。

行业化阶段:郑晓龙打了头阵

众所周知,警匪、律政、医疗一直是欧美三大影视创作重镇。我们的律政剧在民间普及起步较晚,影视涉猎一直未成气候,大众喜闻乐见的警匪题材盛极一时。医疗剧也差不多是2000年之后起步探索的。

2001年,郑晓龙执导了《永不放弃》,该剧以几位医务人员为主视角,急诊室为主阵地,已经初具医疗行业剧的雏形。该剧编剧点点曾表示她只是把急诊室当做一个平台,把人与人之间的诸多问题装了进去。

正因为如此,郑晓龙的《永不放弃》在职业和情感两线跳跃,有时让人抛弃情感线,被导演镜头下的医疗故事带入,有时又被情感牵引,忘了人物的职业身份。《永不放弃》的医疗行业性已经很突出了,但因为创作有意克制,对行业的专业性追求并不彻底。尽管如此,我们在追索中国医疗行业剧历史时,依旧不可忽视《永不放弃》的存在,何况该剧还获得了22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的肯定,并将江珊推上了最佳女主角宝座。

《永不放弃》之后,郑晓龙又创作了《金婚》《春草》《金婚风雨情》等现实题材,并大获成功。

专业化阶段:郑晓龙依旧是弄潮儿

中国医疗行业剧在经历了郑晓龙《永不放弃》和徐庆东《无限生机》等早期探索后,进入了近十年的蛰伏期,直到2014年,突然迎来了它的井喷期,而这一次,郑晓龙又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2014年至少有四部主流医疗剧袭击观众的眼球,这四部医疗剧依次是《爱的妇产科》《产科男医生》《产科医生》和《青年医生》。此前的弄潮儿,则是2012年播出的《心术》。作为一部以医疗行业剧之名推而广之的现代剧,《心术》的播出引发社会广泛探讨。大家突然发现,精致的医疗行业剧,也是可以打入主流电视剧塔尖,于是一大波医疗行业剧在2014年前后达到峰值。

《心术》播出时,媒体和观众的广泛热议还包括了对其专业性的质疑,例如护士裙太短,戴首饰工作,穿白大褂进食堂,带家属进手术室等等瑕疵。行业剧专业性被提上日程。可惜两年后井喷的这批医疗行业剧中,几部作品各怀心事,并没有都奔着专业性而去。

《爱的妇产科》是美剧单元剧的舶来品,目的在于用产科案例来观照社会人伦,在专业性上并没有深入追求;《产科男医生》挂的是医疗行业剧的招牌,行的却是偶像剧之实,专业性弱,为医疗剧徒添“西医号脉”等笑料;《青年医生》的偶像剧追求同样明显,一些常识性错误被专业医生吐槽。

这批作品中,专业度最高的当属《产科医生》,该剧虽说也有一定的偶像追求,但浅尝辄止,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夯实行业剧基础上。《产科医生》大走写实风格,不准女演员戴假睫毛和耳环等,连化妆也要求素装,剧中医生术语讲求专业性,手术台上的一刀一线也是纪录式的呈现。《产科医生》的专业性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可视性受到到吃瓜群众的认可,与次年一月播出时同样得到专业认可的《急诊室故事》一道,为医疗行业剧的专业性扳回一城。

职业化阶段:郑晓龙又进化了

《急诊科医生》沿袭《产科医生》以来的专业严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进化。郑晓龙甚至坦言,不怕专业人士来挑刺。为什么?因为一直以来,郑晓龙不仅有一支成熟的影视创作团队,还有专业的外援支持。

《永不放弃》的编剧是熟悉影视的点点,点点本身就是医生,所以在专业性上不会犯行业剧后辈们的低级错误。《产科医生》的编剧为张作民也曾在医院工作过,剧本也是其人生沉淀。

《急诊科医生》根据郑晓龙老搭档点点原创剧本《人命关天》改编,编剧娟子,医疗专业则有同仁医院的医生顾问坐镇指导。剧本每一句台词话术都是现实医疗用语,现场每一个置景和服化道都根据医疗实操来设计,剧中每一项医疗操作都严格按照医生标准来执行,这些先过了同仁医院医疗顾问这一关,故专业上不惧挑刺。

说郑晓龙和他的《急诊科医生》有所进化,不仅仅在于它解决医疗专业化的问题,更在于它职业化的深入探索。剧中三位主角从各自专业和经验出发,时有治疗方案和业务冲突,比如留美归来的江晓琪,她总觉得应该多考虑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而何建一则会综合患者实际承受力,所以面对短肠症患者,江晓琪会冒着二次手术的危险采取保守治疗,而何建一则建议一次性切除后患,两种方案没有谁对谁错,引发的家属反映却可能是天壤之别。

剧中充斥着大量的换位思考,且不仅仅停留在口水层面。何建一听到手术台上的患者表示恐惧后,自己躺在手术台上体会到了将生命交给一个陌生人的惶恐,于是他决定手术前握一下病人的手,以示慰藉。江晓琪也认识到,对于病人,医生不能只看到病,而没看到人。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不停地反思自己,反观自己,换位思考,不断地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这种职业化探索,是此前医疗剧没下过的功夫。

《产科医生》不无办公室政治的追求,到了这一部,几位副主任之间虽一度为主任之位互不相让,但目的并不在政治。何建一之所以想当主任,是不愿意看到爱搞小团体的刘慧敏上位,刘慧敏工作恪尽职责,之所以积极竟岗,则是看不惯何建一一手遮天的架势。何建一前妻受伤不醒,院里安排的意味升职的讲演,他一句没心情就推掉了,院办再找刘慧敏,刘慧敏一猜准是何建一不去,也一句话就推脱了。其实两人更关心业务,更专注治病救人,对职位攀升本身并没多大兴趣。这种非典型性“办公室政治”,恐怕在别的剧里再找不出第二个。

这一切都是职业化的反应,意味着郑晓龙乃至中国医疗行业剧在经历了行业化的启蒙,以及专业化的解决之后,又迎来了职业化阶段。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