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1年11月24日 /美通社/ -- 11月17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以“新引擎,新生态”为总主题的2021中国汽车产业峰会在广州万富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围绕当前汽车行业的众多热点话题,三十余位资深专家、协会代表、企业大咖齐聚羊城组成“最强大脑”,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思想碰撞。
2021中国汽车产业峰会现场
在此次峰会上,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正式成立,并于当天发布了《2021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市发展报告》、《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2021》及《2021全球出行初创企业发展报告》。
“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成立之后,将重点关注和研究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关注和研究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乃至整个汽车产业链重塑等重大课题。”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总编辑邓红辉表示。
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挑战下平稳运行,新能源汽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向市场渗透,整个汽车产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智能网联时代。汽车产业格局加速重构,新的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汽车产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过去已经跑过了100年,在新赛道上面,如果要做一个汽车品牌,必须保持一种长期主义的思想。”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长安旗下最新高端智能纯电品牌阿维塔造车的逻辑与思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分析了今年汽车市场的走势,并带来了新能源汽车大发展对于汽车流通渠道带来的变化与思考。崔东树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核心特征是降成本、规模化,不是简单的高科技过程,也不是曲高和寡的过程。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余亚瑞和上海汽车集团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麒,分析了新形势下汽车金融的发展与创新思路。
“汽车金融公司经过17年的实践,具备了为产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撑能力,面对行业即将来临的夏天,大有可为。”余亚瑞表示。
在金麒看来,随着汽车直销模式的普及,品牌保险会逐渐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标配,不仅仅是整车企业可以定制品牌保险,汽车金融企业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不同的场景,定制更加完整的综合性汽车金融方案。
2021中国汽车产业峰会由中国汽车金融年会和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两大会议组成,针对不同的行业热点话题,一共举行了4场圆桌对话。除了现场嘉宾之外,部分因疫情而无法到场的嘉宾,也通过远程连线的形式参与了峰会。
在上午的汽车金融年会上,针对新形势下的汽车金融新赛道、新消费时代的汽车服务新生态两个话题而展开的圆桌讨论,探讨了严监管下汽车金融面临的新挑战和破局思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到来如何打造服务新生态。
下午举行的汽车新创峰以“新汽车·新生态”的主题,围绕“双碳、缺芯、供应链紧张背景下的中国汽车走势”和“‘新造车’的机遇与挑战”两个话题,展开了两场精彩的讨论。
当天,第八届中国汽车(金融)50人论坛成员会(闭门会议)也同步顺利召开,并举行了授牌仪式。在本次峰会上,“21世纪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金引擎」案例(2021)”隆重揭晓,并举行了盛大的发布典礼(含人物类、企业&品牌类、车型类,详见后附荣誉榜)。
21新汽车研究院正式成立,四份重磅报告发布
作为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多年来,凭借专业独立的新闻精神、权威独到的新闻品质,21世纪经济报道长期深入观察汽车行业动态、跟踪报道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21世纪经济报道不断推动媒体、智库、数据、交易四大战略核心业务开拓创新。为更好地整合并强化资源,做大做强21世纪经济报道在汽车全产业领域专业度和影响力,2021年11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正式成立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
2021年11月17日,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举办成立仪式
当天,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同步发布了四份重磅《研究报告》,分别聚焦新能源汽车城市发展、汽车消费趋势、智能网联汽车趋势和全球出行初创企业发展状况。
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市发展报告》,从城市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合肥、武汉等十个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靠前的城市,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推广应用等5个维度、10个指标,对各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解读。
《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市发展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将逐步形成,产业发展重心将发生转移,出现“以主要城市或者城市群为发展中心,形成优质产业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局面。北上广深产业先发优势明显,传统产业基地亟待转型,新兴城市要从引入整车项目向加速完善产业链体系进化。
“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要顺应新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征,因地制宜,加快制定产业发展新战略、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向,谋划产业发展新举措,以实现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会成员、21报系总编辑助理、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院长袁丁表示。
从2009年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就联合尼尔森开展“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广泛听取车主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全面了解和分析当前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特征及消费习惯,已经连续12年发布消费趋势调查报告。
《2021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汽车消费趋势表现出三种明显特征变化;第一,消费升级,消费者愿意花更多钱购买汽车;第二,电动车时代,渠道更加多元;第三,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为中国品牌买单,在汽车领域中国品牌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2021》,重点关注三大话题,从宏观产业环境看智能电动车整体趋势,以行业终局视角看电动智能化发展演进,对智能电动车相关玩家给出启示与思考。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2021》指出,在碳中和等宏观政策的推动下,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强化与消费者认知的提升,智能电动车将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并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智能电动车场景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初步落地;无论是电动车补能体系还是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均在国家与产业支持下高速发展;智能电动车配置愈发丰富,架构取得突破,动力系统将在一段时间内多元并存;跨界共创的产业生态间合作愈发深入,由此带来的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也备受关注
在全球碳中和趋势下,智能电动车各相关企业应把握时代脉搏,顺应行业变局,积极开展顶层战略设计、明确业务规划并创新商业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与国际性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出行初创企业发展报告》,从融资规模、融资增幅、融资轮数、业务属性等多个维度对今年全球初创企业的投融资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关于中国出行初创企业上市的思考和判断。
《2021全球出行初创企业发展报告》指出,对于绿色和智慧出行领域的玩家而言,现在正是最好的时代。虽然近年来世界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整体上来看,全球初创企业的投融资的步伐并未受到打击,在个别细分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可持续出行以及二手车交易等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并不是单一地区的特点而是全球的趋势,进入2021年,这样的发展更为明显。
中国的企业在赴美IPO方面遇到了部分阻力,中国政府对于数据信息安全、智能网联的规范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美国也提出了对VIE架构(即不通过股权控制实际运营公司而通过签订各种协议的方式实现对实际运营公司的控制及财务的合并)公司赴美上市的一些要求,在一切明朗之前,这也会造成一部分企业暂时搁置其赴美IPO、转向中国国内A股、港股市场或者寻找进一步继续在一级市场融资的机会。
严监管背景下汽车金融行业迎来机遇
近年来,各界对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呼声增强,汽车金融机构风险防控也面临新的挑战,迎来严监管时代。在“新形势下的汽车金融新赛道”圆桌论坛(50人成员专场)上,法律专家与汽车金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了严监管背景下汽车金融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北京朗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汽车法律专家武峰表示,最新的监管规定对车贷及助贷业务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发放条件、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从业者而言,应当着眼长远发展,紧跟监管步伐,守住合规底线,行稳方可致远。
业内也达成共识,严监管能够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徐育林表示,严监管是好事,虽然它提高了很多要求,有些事做起来更难,但另外一方面,也保证了持牌经营机构合规合法的经营。
“过去很多年里,金融服务商本来是特定群体,后来出现了‘背包客’,他们在价格上、规则上很多时候游走在监管边缘,把门槛拉得很低——怎么和不合规的公司竞争,一度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易鑫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姜东也表示,严监管之后,行业乱象减少,公司也能集中精力提升业务与管理。作为一个汽车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易鑫集团呼吁业内进行严监管,并严格执行到位。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林雷则提出,严监管实际上推动了汽车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严监管之下,汽车金融的门槛越来越高,市场将迎来“洗牌”,不合规的企业退出市场,而剩下的有能力的企业将有机会占据更大的份额,真正“走出来”。
严监管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会带来积极影响。吉致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霞表示,严监管对于汽车金融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迭代、风险管理基础设施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会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而每一家汽车金融公司的能力持续提升,全面风险意识加强,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积极正向的。
行业迎来严监管时代的同时,汽车消费市场也出现了变化。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崛起,超前消费观念成为主流,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提升,新零售模式兴起,汽车金融市场也进入了全新的赛道。
徐育林表示,随着汽车开始尝试直销,汽车金融也需要“搬到线上去”,打通整个运营体系和线上服务,让用户在线上就可以享受到全部的汽车金融服务。
李霞也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销售模式的变革,汽车金融业务也需要直接面向用户。除了直销,李霞强调,汽车金融公司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为用户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我们面对上千个、上万个、上十万个客户,每一个客户都不一样,以前更多是通过4S店触达,现在自己服务是不一样的,要做到真正的高效,服务质量非常好,必须要做数字化转型,不单单是一个IT系统的打造和建设,而是整个组织和文化的变革。”
姜东总结,如何适应新能源汽车的要求,进行能力转变和提升,是现在汽车金融公司的一大课题。他也提到,除了过去比较关键的资金成本之外,现在IT能力也非常重要,他们在和新能源主机厂对接的时候,会被要求后台系统和销售系统无缝对接。
而随着汽车金融业务线上化程度加深,业内也开始试水全品牌业务。对此,林雷表示,这不是产品的变革,而是组织资源的变革,这对企业而言是很深刻的变化,他认为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尝试都值得一做。
新消费时代加速形成汽车服务新生态
随着新生代成为汽车消费主力军,以及智能网联时代的来临,汽车服务无论是在模式还是内容上,都进入全新的时代,汽车金融服务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打造服务新生态。
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刘文杰认为,中国的消费市场在过去一两年,呈现出三个重要特点;第一是高端化品牌升级,第二点是科技化的潮流,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兴起;第三点,市场的需求充满未知,在特定市场推出一款车有可能成为爆款。
“受环境影响,客户对消费需求出现了一些改变。其中,科技进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大家出现了新的消费观念。市场在变化,车在变化,软件在变化,人也在变化。70后、80后、90后、00后都有不同的个性,导致了新消费出现,新的生态符合新的消费。”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副总裁谢立波表示。
上汽通用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群认为,Z时代的消费群体愿意为知识内容、体验、设计等付费,汽车也从被当作一种“资产”变成消费品,在消费方式上,也从最开始的被当做资产而变成信贷的消费品。“我们中国跟发达国家之间的汽车金融渗透率大概有20%到30%的差距,来自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已经到了消费方式从全款到贷款、融资租赁到出行转换的时代。”李群说。
京东汽车商城首席执行官孔海彪表示,新消费时代,客户的体验要求大幅提高,除了在买车环节之外,会要求销售或者厂商、渠道,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消费者,给消费者及时的、全流程的反馈。
北京华奥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许可飞认为,在新消费时代,对于消费群体需要更加细分延伸,一个群体里面会有不同的品牌选择,需求是更加细分的层次延伸;其次,从观念上来说,消费认知更加全面,用户体验感和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更愿意为情怀和故事买单,服务要求会期待更高。此外,消费选择的模式更加热烈,新生代消费主体是和互联网一起长大的,他们会从新媒体平台获取海量的信息,这其实恰恰真正符合网上售车的消费者人群,会有更多人接受信贷消费的模式。
供应链挑战倒逼汽车产业变革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不仅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日益提高密切相关,也与“碳中和”、“碳达峰”的提出密不可分。新能源汽车已经“驶上”了“高速公路”,但与此同时,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供应链问题也让行业遭遇挑战,汽车行业如何应对,针对“双碳”战略又有何具体规划?在“双碳、缺芯、供应链紧张背景下中国汽车走势”上,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汽车供应链仍然面临难题。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表示,尽管引起芯片短缺的突发性事件已经过去,但当前汽车芯片的供应还是严重不足,预计到明年上半年都会持续短缺。不过,随着台积电等厂家逐渐实施产能调整,明年还是有可能实现上量。
芯片短缺对汽车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他们要重新梳理产品结构,优先保证重要车型不受影响,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兼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经民介绍,全球“缺芯”背景下,上汽大众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无论如何,包括ID.系列在内的新款车型都能够顺利上市。
另一方面,车企也加快了供应链管理变革的步伐。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邵宾表示,“缺芯”让他们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库存并提升效率,在运营压力相对较低的时刻,他们也正好有机会夯实数字化能力,提升用户满意度。
而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汽车芯片的集成度也在增加,对于不少新创车企而言,采用更高集成度的芯片也成为当前应对芯片短缺的一种方式。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表示,阿维塔产品的芯片高度统一融合,通过单芯片的高算力,能够解决其他分布式架构的功能,与此同时,用户需求会催生芯片迭代,未来车规芯片会进一步平台化,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突破“天花板”。
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供应紧张,同样在倒逼车企进行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介绍,明年将会是广汽自主电芯的“起步年”,期待未来几年自己能做一部分。广汽自主电芯研发历时五年,已建立完整的研发体系与产业化能力,古惠南表示,核心技术决定整车性能,对自主核心技术的把握是广汽坚持的事情。
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在“双碳”战略提出的背景下显得更为迫切。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参与“双碳”战略,不仅仅是打造新能源汽车,而且要在生产制造的上下游全部实现节能减排。
徐大全介绍,博世十年前就开始分析公司的碳足迹,并于去年成为了全球首家在生产经营端实现碳中和的大型工业企业。他分享道,节能减排不仅仅是花钱做项目,实际上也会为企业带来收益。
宝马也在减碳方面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其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邵宾介绍,根据宝马的规划,到2030年要在生产环节减少80%的碳排放,供应链方面减少20%的碳排放,消费者使用阶段则减少50%的碳排放。
国内车企中,广汽集团也已经制定了“双碳”规划,古惠南介绍,基本目标是争取到2023年打造一个“零碳”排放的工厂。他还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除了对能源减少使用,还应当促进材料的循环再生,例如电池的“再利用”。
渗透率高增长下“新造车”的新挑战
今年,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车企纷纷宣布造车,哪吒、零跑等第二梯队造车新势力不仅在市场上奋力追赶,也收获了新的融资。新造车的格局,将迎来新变化和新机遇。
哪吒汽车今年曾经数月跻身新造车企业销量前三,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的市场表现,在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勇看来,一方面,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促进了大盘的增长,而哪吒汽车定位的中低端市场容量更大;另一方面,做一个产品及平台需要花2、3年时间,哪吒汽车起步稍晚,全新平台产品开发从2018年开始推向市场,经过2到3年时间,前几年公司内部作了很多技术研发和产品准备,厚积薄发。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快速奔跑,明年面临会面临更大挑战,大家都知道智能电动车是机遇,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挤进这个赛道。我们需要具备把控掌握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以此拓展和消费者端的更多融合,快速反应。”零跑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表示。
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认为,当前新造车企业面临着三大挑战:首先是投入的挑战,小型的、独立的、没有上市的企业有巨大的压力;其次,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0%,现在不仅仅是马拉松,因为高速增长,需要大家以百米速度来跑马拉松,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第三,2025年是很大的风口期,2025年之前,能够活下来的突出企业,会有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在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何涛看来,车企保持长远竞争的活力,一方面,需要企业和产品的创新力,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非常快,消费者的眼光和差异性智能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谁能够获得创新性的先机、把握消费者进一步的需求,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是基于汽车平台的生态系统建立,不仅包括汽车相关的供应链,面向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更加充满未来科技感的产品组合,也是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对于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公司下场造车,对于目前已经进入市场的造车新势力带来的冲击,集度汽车运营负责人、副总裁罗岗认为“完全没有竞争”。
“最重要的关键是找到适合的消费者,做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集度做出来的产品和大家都还不太一样。汽车是长周期产品,今天的认知会带来2、3年后不一样的产品,汽车行业是分散的行业,我们需要做目标用户喜欢的车,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罗岗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