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知名田径自媒体“田径大本营”撰文《撇开马拉松,田径比赛到底有无市场?》,文中引经据典,文末更是抛出了“老天不会让真爱的人饿肚子!”这样的情怀笔触。田兵老师对田径的热爱无可置疑,但其文中观点却实在不甘苟同。
短跑的“粉丝”比赛长跑多?不仅观看还有参赛冲动?
田兵老师称中国马拉松发展走过这最火热的几年来产生奇怪的对立,长跑越来越火,顶尖水平却越来越低;短跑有苏炳添、谢震业等名将涌现,却少有大众能参与的民间赛事。这是事实不假,但田兵老师写道,“项目没有高低之分,但短跑粉丝一定比长跑多,同样有参赛的冲动。”
田兵老师用自己举例子,称大学毕业后几乎没有比赛可跑,无奈“改项”马拉松,但这里需要斟酌的是,田兵老师是一位深度田径发烧友,优秀的田径自媒体人,对田径的热爱超过了绝大多数人。不能用一个深度用户对某一领域的热爱就来泛之该领域在大众层面也有推广可能。
如果真如田兵老师所说,短跑项目也有众多民间赛事,请问除了深度发烧友以外,那些坐在电视机前为苏炳添、谢震业呐喊的人,有多少人会去真正参与呢?不否认短距离比赛精彩激烈观众多,长距离比赛观众少,但那些百米飞人大战的粉丝有几个真的会去跑百米或者为该项目投入金钱呢?而从观众角度,大家会在这种民间赛事中找到观看世锦赛、奥运会的同等愉悦感吗?如果没有,媒体的传播价值又在哪里?没有媒体传播,赞助商又如何往里砸钱呢?从种种环节来看,都无法实现资本的涌入和良性链条的形成。短距离赛事像马拉松那样火,不是完全不可能,至少在现在环境下,很难。
可怕的偏见?爆发类项目同样有大众参与可能?
田兵老师称媒体传播忽略了爆发类项目的价值,它们同样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这点绝对没错,问题在于爆发类项目如跳高,跳远一类,需要一定的专业竞技知识和一定的训练基础,相比之下,跑步的专业要求就显得没有投掷,跳高跳远那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