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第三代战斗机F-14“雄猫”开始交付,美国海军由此开启了制霸海空的新时代。F-14战斗机是一款双座重型舰载机,采用了经典的变后掠翼设计,担任空中截击任务。它的诞生,与苏联的对海攻击战略有直接的联系。
当时的苏联希望通过岸基远程轰炸机发射的大量反舰导弹,从而突破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重创美军战舰甚至攻击其本土。而美军刚服役不久的F-4鬼怪战斗机作战半径太小,又没有机炮,缺乏应对能力。于是,格鲁曼公司的F-14“雄猫”战斗机成为了新“宠儿”——拥有可变后掠翼、装备AWG-9雷达和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这三大“超能力”。
美国海军希望通过F-14高速飞行的能力,以及AWG-9雷达和AIM-54导弹的配合,来担任拦截苏联轰炸机的重任。尤其对抗是苏联的图-22M3“逆火”超音速轰炸机,以及它所发射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在理想状况下,F-14甚至最好能将苏联的岸基远程轰炸机在进入发射阵位之前就击落。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5年越战后期,美国海军曾出动了F-14战斗机为紧急撤离提供了空中掩护。鉴于F-14战斗机的强大威慑能力,越南空军没敢出动战斗机去破坏这次历史上最著名的空中撤离行动,可见F-14战斗机的优秀并非夸夸其谈。
到了2006年,美国海军将所有的F-14战斗机全部退役/封存了。此后,军迷们在美国的航母上就只能看到各种“塑料虫”了。
F-14的退役,其位置将由F/A-18E/F“超级大黄蜂”和F-35C战斗机接替,但是很多军迷都不甘心,认为F-14“雄猫”才是美军舰载机的正统,为何要全部退役?而且那两个接替者“飞”的太慢——不具备F-14那样的远程快速截击能力,为何不留一部分的F-14继续服役,与F-18或F-35C形成一种高低搭配呢?
其实,在F-14“雄猫”战斗机光鲜亮丽的背后,却存在不少缺陷:
(1)可变后掠翼虽然取得了战机气动性能的平衡,但是本身的机械结构相当复杂,重量也居高不下。这也导致F-14的空重达到了18.2吨,推重比低下,造成飞行性能并不优秀的死循环。而且它的坚固的钛合金翼盒又对金属加工工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F-14的生产十分复杂。
(2)F-14是单纯的空优战斗机,在设计之初,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对地和对海攻击的能力。尽管在其服役末期,经过改装升级后具备了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的能力,但是在对地或对海攻击的能力上,F-14仍远不如现役的F/A-18E/F超级大黄蜂;再加上F-14的设计年代较早,并不兼容新技术和武器,影响海军作战。
(3)在维护方面,F-14竟达到了F/A-18战斗机的五倍之多。也就是说,飞行一个小时,F-14的维护时间是F/A-18的五倍。这对于一款舰载机来说,如此糟糕的维护性会极大的降低其出勤率,直接影响航母的作战效能。而且F-14每小时飞行时间的成本竟是F-22的1.5倍!即便美国海军很有钱,要供养一大批“雄猫”也是苦不堪言啊。
(4)1974年第一批F-14就开始服役了,到2004年时,这些舰载机都服役了30多年,海洋环境让它老化相当严重,全体翻新的话并不划算。
(5)苏联解体之后,基本没有了图-22M3“逆火”轰炸机的威胁,装备F-14战斗机的舰队防空部队的利用价值也不复存在。
所以说到底,F-14战斗机确实有其优势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改变,那些优点早已被缺陷压过了势头,美国海军不将其退役都不行了。而F/A-18大黄蜂系列,它们的空战表现或许不如F-14,但也堪一用,重要的是它们具备非常完善的对地支援能力。
此外,大黄蜂系列更加便宜,这对军费紧缺、精打细算的美国海军来说,十分有吸引力。如今美军航母上是清一色的“塑料虫”,未来则是“肥电”,想看“雄猫”,就只能去博物馆或者伊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