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为有效预防疾病的重要举措,是各国重点扶持行业
疫苗为针对某一特定疾病,通过主动获得免疫能力进行预防的生物制品。疫苗可有效预防疾病,减少医保费用支出,效费比高于药品等其他医保负担项目,是各个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
国际疫苗市场的销售额场近7年来均维持稳定的增长。疫苗市场的增速稳定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开发带来的增长。
疫苗批签发为疫苗进入我国市场的唯一途径。一类苗批签发量较大,单价低,利润相对少;二类苗壁垒高,利润高,同时以国产为主(约占二类苗90%)。2016年由于山东疫苗事件影响,二类苗批签发量明显降低。2017年,疫苗批签发回暖,HPV疫苗开始有批签发,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疫苗市场短期出现下滑,目前已恢复增长
近年来我国疫苗批签发量呈下滑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疫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认为,其原因较综合主要为:1)2015 年我国新生儿数量出现下滑带动疫苗行业的整体需求出现小幅度下降;
2)现有疫苗产品市场逐渐达到饱和,需要靠新增人口带来增量,而新的疫苗产品在2012到2015年期间由于研发周期较长并未上市,增速放缓
;3)政策与事件因素短期内对疫苗行业带来不利影响:2014 年起新实施的新版 GMP 标准对一些疫苗企业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山东疫苗事件的爆发使得2016 年整体批签发数量出现大幅度下滑。
我国疫苗批签发量出现下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创新大产品大时代,疫苗投资逻辑再梳理
国内疫苗时代的逐渐变革。作为我国疫苗行业唯一的宏观数据,批签发数据代表了国内疫苗企业的生产能力,但大于疫苗企业的实际销售能力。我国自08年以来实行14苗防15病的免疫规划以来,大量的二类苗纳入到一类苗中来使用,根据近年的批签发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国内疫苗市场总体呈现相对萎缩状态,批签发的数据在逐渐降低,即使扣除乙肝疫苗5ug规格和存量市场逐渐消耗的影响,也不能说这是一个朝阳的市场。
批签发数量角度分析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单一的数量计算,容易受价格和毛利较低的一类苗的影响,而价格和毛利高很多的二类苗才是这个市场真正的主导,对市场的整体规模影响很大。
根据批签发量计算,截止根据批签发量计算,截止2016年国内疫苗 年国内疫苗市场近年总体规模徘徊在市场近年总体规模徘徊在150-200亿之间,一直未能突破200亿大关,16年的山东年的山东疫苗事件更是给国内疫苗流通领域重重一击,好在作为行业净化中的重要一环,流通环节“一票制”之后,疫苗生产企业普遍受益,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有所提升,再加上国家对疫苗运输产生更高的要求,大的生产企业竞争优势将会更加明显,也为创新重磅品种的快速放量提供了孵育温床。
四大制药公司垄断国际疫苗市场,高壁垒决定国内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我国一类疫苗基本被国企垄断,占比达74%,高于民企与外企的24.3%和1.7%。主要原因为一类疫苗为强制接种疫苗,且由国家医保付费,因此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率较低,因此大多数民企并未涉足该领域。2015 年以后国家取消一类疫苗的价格管制,但国企长期垄断一类疫苗市场,且由于国家免疫计划的逐步推行,整体市场趋于饱和,因此民企已很难挤占该市场。
规模养化有利于市场苗抢占市场
随着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化提升加速,畜群养殖密度不断加大,这就为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毒病和营养代谢等疾病的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近年来重大疫病频发,疫病风险已经成为养殖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政策支持:市场苗大有市场
我国动物疫苗销售制度一直采取的是政府招标采购为主,市场化销售为辅的模式。由于政府招采是以价格为导向,疫苗生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纷纷压低竞标价格,导致政府苗的品质得不到有效保障。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不仅放松了对强制免疫疫苗的销售管制,而且还减少了强制免疫的疫病,这为市场苗打开了成长空间。短期来看,虽然国家取消强制免疫制度的可能性很小,政府苗还将继续存在,但是在政策的影响下,市场苗在规模养殖场的渗透率还将继续提高。
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内部结构,近5年来政府招采苗的收入比重均出现了持续的下滑,这也直接反映出整个畜禽养殖业对动物疫苗需求出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因此畜禽养殖业对市场苗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市场苗在疫病防治方面发挥的作用将超过市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