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型迫击炮,它是新中国仿制设计的最大口径迫击炮。它曾经参加过金门炮战,它的炮击让挨炸的国民党金门驻军以为“共军”装备了小型原子弹炮。后因为种种原因,制造了几百门后便匆匆退役封存。对越自卫还击打响后,中越边境特殊的山地地形使得解放军又重新征召它入役,创下一炮结果40多名越军的佳绩。完成自卫还击任务后,它功成身退。它就是国产56式160毫米重型迫击炮
二战后期,苏军研发出了配属到师级单位的MT-13式160毫米超重型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的重量超过1吨,只能通过车辆进行牵引。
发射的炮弹重量惊人,达到了40千克,因为装药量大,其爆炸威力甚至接近了有“斯大林之锤”之称的203毫米榴弹炮。MT-13的炮弹因为太重,只能从炮尾进行装填。每次发射后,放平炮管,重新塞入炮弹。其射速一般为3发每分钟。
1955年,南京307厂接受上级下达的试制苏制M-160型160毫米迫击炮的任务,代号“700”。8月,该炮的全部有关图纸资料就运到307厂,工厂随即开始组织力量进行翻译、描绘、印晒,于9月中旬完成。制造160迫所需的工艺装置,包括自制、外购、委托外厂协作等,从1955年10月开始到1956年6月全部备齐。其中工厂自己制造的专用工装3999种,占资科规定的79.2%,新增和改装机床设备147台。为使整个试制工作有机衔接,1955年12月初,锻件、热处理件开始加工,1956年2月中旬,机械件开始加工。
307厂试制的迫击炮系列产品都是仿制苏联型号,所以一开始就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大力帮助。从1953年2月起,先后到达307厂的苏联专家共10人。首批到厂的是前膛炮专家达尔诺夫斯基。他亲自审定初步设计,制订初步设计基本原则,亲手拟定试制计划表。当时黄崖洞兵工厂和南京军械工厂刚刚合并,各方面的工作都不正规。生产上从修到造,技术上从不统一到统一,产品图纸从消化到修改,原材料的定购和选用,先进经验的运用和推广,都得到了达尔诺夫斯基的帮助和指导。这些工作的开展为迫击炮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4年,我国仿制了二战期间苏军标准的122毫米榴弹炮和76.2毫米加农炮。1955年,对苏联M-160迫击炮的仿制提上了日程:其巨大的威力实在太诱人了。1956年,仿制工作完成,被定名为56式160毫米重型迫击炮。
56式超重迫击炮最有名的战例发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986年6月,在双方对峙的战线上,装备160毫米迫击炮的部队对当面越军堡垒进行打击。第一轮齐射后,越军如同惊弓之鸟一样迅速躲入工事。这却正中我军下怀:160迫击炮因为巨大的装药,正是一种碉堡毁灭者。我军随后的攻击就对准碉堡进行了毁伤射。一个越军的大型碉堡被彻底摧毁,里面的40多名越军被全部消灭。160迫击炮展现的巨大威力迅速在战线上出名了。
160毫米重型迫击炮
56式160毫米迫击炮是前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产品,1956年投入批量生产,装备我军步兵师炮兵团。该炮由炮尾装填;配用M式炮架和绞车,最大公路牵引速度为50公里/小时;火炮>弹丸威力较大,但射程不足;火炮机动性较差。
口径:160毫米
行军状态长:4860毫米
行军状态宽:2030毫米
行军状态高:1600毫米
战斗状态全炮重:1290千克
行军状态全炮重:1470千克
炮身重:225千克
炮架重:805千克
座钣重:260千克
炮身长:3870毫米
榴弹全弹重:41.14千克
装药号:7
初速:268~344米/秒
射速:3发/分
持续:1发/分
最大射程:8300米
最小射程:750米
高低射界:50度-80度
方向射界:24~78度
射角50度时:左右各12度
射角80度时:左右各39度
弹药基数:40发
杀伤面积:63×36平方米
牵引长:10.4米
牵引工具:嘎斯63
比较犀利的是,由于伊拉克缺枪缺炮浆染将160装在他们T55坦克上,成为了自行炮,在城市攻坚战和清扫战中效果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