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投资猫眼传闻背后:王兴要入局,王长田不想出局
腾讯科技 俞斯译 5月26日报道
今年4月11日,光线传媒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称正在筹划重大对外投资项目,涉及的领域为互联网及文化行业,投资金额预估在10-20亿人民币之间。
5月23日,也就是在光线停牌42天后,这个”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开始浮出水面。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光线传媒将战略投资猫眼电影,具体投资金额和比例暂未透露。23日晚间,光线传媒发布了一则停牌进展公告,称公司和有关各方”仍在协商交易方案“,但”尚存在不确定性“。
一名接近双方交易的消息人士告诉腾讯科技,光线传媒将取得猫眼电影10%-20%的股份,后者整体估值超百亿。另一位券商负责人则称,光线将以20亿元的现金及股票换取猫眼20%的股份。
腾讯科技致电猫眼电影与光线传媒,双方对此均不予置评。
一个是国内最大的电影投资和发行公司之一,一个是最大的在线电影购票平台,这两个如今中国电影市场上重要参与者如果达成资本合作,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会给整个电影产业的格局带来重要变化。
对于双方来说,这一笔交易,更像是快速变化的市场格局迫使他们做出了现有条件下最好选择。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猫眼这家明星公司,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猫眼电影成立于三年前。2013年1月,也就是《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一个月,创造了当时的票房奇迹之后,王兴把美团的电影票团购业务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子品牌。
或许连王兴自己都没有料到,电影在线购票会在三年时间内就变成一个规模几百亿的市场。
2013年内地票房达到216亿,在线购票比例不足20%,属于市场起步期。一年之后,内地票房就窜升到了296亿,在线购票比例超过30%,已经接近百亿规模。
等到BAT全面进场,票补大战全面升级的2015年,全年内地票房达到了440亿,而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这一年,在线购票占比首次超过了50%,达到了54.8%。也就是说,有240亿的票房是通过在线购票(包括团购)产生的。
在这里我们并不会展开讨论猫眼电影如何抓住了其中的机会。不过实际情况就是,当这个市场初具规模之后,猫眼电影凭借《心花路放》、《港囧》等项目的成功运作,成为了了这个市场的领先者。
但这样的“领先”并没有让王兴止步,猫眼的野心也不仅限于此。2015年7月,美团成立“猫眼文化”,猫眼成了一家独立的子公司。而就在光线传媒宣布停牌的同一天,美团大众点评CEO王兴通过内部邮件宣布,正式分拆猫眼电影业务。
通过这封所谓的内部邮件,我们可以看到王兴给猫眼的定位是成为一家“有影响力的综合电影公司”。“从去年开始,猫眼团队积极和潜在的战略合作伙伴沟通,深入了解文化娱乐行业,为猫眼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摸清了方向:依托领先的电影票务平台和用户社区,成为中国最具影响的综合电影公司之一。”王兴在内部邮件中说。
为什么不能只做一个在线购票平台呢?因为不赚钱。尽管猫眼电影的交易流水已经达到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但根据的王兴的说法,猫眼也才刚刚实现”BG层面的盈利”。
而且这种盈利可能只是暂实性的,对外进行融资的需要。一旦淘票票(前淘宝电影票)、微信电影票等竞争对手开始增加票补抢占市场,猫眼也只能毫无选择的跟进。向影院收取服务费的模式已经被证明失败,王兴需要为猫眼找到新的模式。
“重点加强发展电影上游业务,打造猫眼娱乐媒体平台。” 这是王兴通过内部邮件给出的答案。向产业价值链上利润高的部分移动看上去顺理成章。而这里所指的“上游业务”,就是电影的投资、宣传和发行。
如果你在过去一年进电影院看过《解救吾先生》、《唐人街探案》、《港囧》等电影,你可能会注意到片头的出品方或者联合出品方中有一家“天津猫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也正是猫眼正在做的事,通过资源互换或者直接参与投资的方式参与到具体的电影项目中,分享电影的票房收益。
多位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在跟我提到猫眼电影时,几乎都提到了“线上发行”这个词。他们一致认为,猫眼电影当中的影片热度(体现在“想看人数”等指标),预售票房会直接影响院线给予一部影片的排片量。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万达、星美等院线负责人的证实。
不过,这种“影响力”也遭遇到了一些不同观点的挑战。一位曾操盘过多个大电影项目的制片人就认为,猫眼现阶段所做的事“在大片身上更有效”,但在更多中小影片的合作当中,并没有给人信服的实力。
由张扬导演,宁浩监制的动作电影《年兽大作战》曾被认为会成为2016年春节档的黑马,在《心花路放》中的成功合作也让宁浩把电影的发行交给了猫眼来做,但这部影片的最终票房仅有3500万元,远低于片方和市场预期。
“猫眼的问题在于,它可以用数据去影响影院排片,但并没有与影院建立真正的联系。”一名从事多年电影发行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腾讯科技,“你的阵地物料到不到位,具体排给你什么样的场次,这些传统发行当中更为精细的东西猫眼可能还没有掌握。当然也有可能他们本就不重视这些。”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梦想合伙人》这部电影中。尽管集结了姚晨、郝蕾、唐嫣、李晨等明星,由福建恒业、猫眼和微影时代共同发行,但它的最终票房也仅有8000万。
“这两部电影的失利可能会让更多人在看待这些票房平台的宣发能力时,变得更加理性一些。”前述发行负责人说。
光线的麻烦要大得多,王长田已经被逼到了墙角
相比起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猫眼的“烦恼”,交易的另一方光线传媒要解决的,则是一个公司生于死的问题。
在CEO王长田大谈娱乐布局和VR投资的同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家以投资和发行电影做为主业的公司,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票房目标了。
2014年,光线的目标是40亿票房,最终为31亿;2015年,光线的目标是50亿,最终的票房扑朔迷离:跟据光线传媒自己的说法,总票房达到了55亿,但其中包括了《寻龙诀》这样的“联合发行”项目。另一个数据可能更能说明问题:根据市场研究机构艺恩咨询统计,2015年由光线主发的国产片票房为37.9亿,比排名第一的五洲发行少了近20亿,也大大低于公司预期。
去年8月份,针对2015年上半年只有12.87总票房的尴尬成绩,王长田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解释说,主要原因是“部分电影的票房没有达到预期,成本却过高,导致利润减少”。同时他也罕见地承认,作为老牌影视公司,在一些新题材电影的尝试不够大胆,对风险把控,有点过于谨慎了。
就像他自己说的,王长田在业内一直以“老谋深算”著称,擅长通过自己的市场判断和发行能力以小搏大,《泰囧》、《分手大师》、《左耳》都是他的代表作,不过过于谨慎的投资风格也让他在去年连续错过了《捉妖记》和《大圣归来》两部高票房电影。
可以说,光线的“《泰囧》红利”已经基本上吃完,而在光线最强的发行环节上,从未涌入过这么多的对手。阿里影业、乐视影业、万达的五洲,还有联瑞、恒业这样从细分市场做起来的公司,以及华策、电广传媒这样从其它领域转向电影的新进入者。
而所有人争抢的并不是一年500部上院线的电影,而是最“头部”的50个,甚至30个项目。这些项目多少存在成为“爆款”的潜力,而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上,做出一个成功案例就足够让你接下来一两年“不愁吃穿”了。
大量具备发行能力的公司的进入,以及对明星项目的争抢,最终结果就是变成了一个“买方市场”。王长田和光线面临的困境就是:如果不能持续的制造徐峥和《泰囧》,那么就只能顺应市场,牺牲更多的利益用更高的成本去抢夺项目。而这种做法,恰恰与他一直遵循的投资理念相违背。
王长田的调整,或者说应对之策就是大量的收购公司。或许在经历了几年的好年景和暴露出的问题之后,他最终明白了“用发行换投资”的模式并不能产生足够宽的护成河,只有掌握的内容源头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
换句话来说,光线也在往产业链最核心的环节靠近。在今年3月的媒体沟通会上,王长田透露光线传媒目前已经投资了50家公司,这个数字很有可能会在年内扩充到80家,至少70家。基本上都围绕内容制作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公司,比如《大圣归来》的出品方十月文化,开发军事题材的铁血科技,还有主营经纪业务(“人”也是内容的一部分)的喜天影视。
但王长田还有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那个让他被一步步逼入墙角的问题。
和自己的敌人结盟,对抗共同的故人
“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的最新一集《权力的游戏》中说:“和自己的敌人结盟,要比和朋友好得多。”这句话用在光线和猫眼的合作上,再合适不过。
实际上,猫眼所代表的依靠数据影响影院排片、宣发购票一体化的模式,本身就是对光线所代表的地网发行模式的一种替代。所以当猫眼平台逐步壮大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原来的地网发行模式日渐式微。甚至可以说,猫眼是光线最大的敌人。
另一件很少被媒体报道的事情是,光线这几年一直在悄悄地缩减地网发行的规模。50%的购票行为已经发生在线上(这个比例今年可能会达到75%以上),也就把大量的营销宣传行为转移到了线上,这些线上的数据又变成了一部电影排片量的参考。最终结果是,地方影院经理对于排片的控制力下降,地网人员的价值也就跟着缩水了。
与购票逐步转到线上同样麻烦的,还有依托院线资源崛起的发行公司带来的巨大威胁。成立两年的五洲发行,背靠万达集团和万在院线的资源,超过光线成为了去年民营发行公司中的票房老大。而没有院院布局的光线在与新对手五洲的竞争上也占不到便宜。
与光线一样,猫眼的“敌人”也是来势汹汹。在吃掉格瓦拉之后,微影时代又在本月初完成了新一轮30亿元融资,而淘宝电影票也在一周前完成A轮17亿元融资,投资方中不乏博纳影业、华策影视这样的电影公司。
尽管几家在线售票平台都强调自己在票补之外的价值,但无论是对于片方还是消费者来说,补贴额(价格)仍然是选择平台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随着暑期档的开幕,新一轮的补贴大战恐怕无法避免。
猫眼需要更多的钱,它还需要更多的行业资源和项目。王兴也看到了这一点,在内部信中他说:“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猫眼需要全面拥抱文化娱乐产业上下游,与行业资源深度对接。”
而在今年3月谈到在线售票平台时,王长田的表态更像是他说服王兴接受投资时的用的话。他认为“(在线售票平台)未来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发行公司。而要成为好的发行公司,又必须早期进入项目的投资,否则不一定有你发行的机会。”
可以想象,在光线入股之后,双方会在发行领域进行更多的结合,同时把这个“联盟”作为更大的谈判筹码,争取到更多的优质电影项目。从短期来看,两家公司都能从中受益。
不过接受光线的投资也就意味着“站队”,这势必将会影响猫眼与其它电影公司的合作。因为做为发行公司需要很早就介入项目当中,而这些“秘密”是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希望被光线这样的竞争对手所知道的。这也是猫眼在今后的电影合作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个难题。
而对于王长田来说,这次投资同时还避免了一个最坏局面的发生。因为美团和微影时代背后都有共同的股东,在未来存在整合双方业务的可能性。而如果这种整合真的发生,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光线传媒,这是王长田最不愿看到的。
关于双方的交易还有另一个流传的版本:光线控股甚至全资收购猫眼。
这是王长田不会拒绝的交易,一方面猫眼能让光线获得国内最强的线上发行渠道,与原有的发行业务进行联合,在发行市场上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猫眼的现金流也能让做为上市公司的光线财报更加好看,甚至借着这个产业链整合的概念再推高一波股价,就像万达和乐视做的那样。
但这同时意味着王兴让出了猫眼电影的控制权(加入光线董事会也与事无补),或许他可以通过持有换来的光线传媒股票赚到不少钱,不过这可能不会是他最先考虑的因素。辛辛苦苦用了三年把猫眼电影做到行业最大,还远没有到把它一次性卖掉变现的地步,也与他在内部邮件中描绘的图景不符。
无论是投资还是控股,这两个“敌人”之间的合作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而无论是对于猫眼还是光线来说,这也只是各自布局影视产业的其中一环而已。一个要入局,一个不想出局,各自手上的牌还远未打完。
更大的交易酝酿中,或许来得会比我们想象得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