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8GIV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上,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汽车合作伙伴”举办成立仪式。
首批合作伙伴包括近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比亚迪、华为、腾讯、特斯拉、博世、日本电装、商汤、Roadstar.ai等行业巨头和新兴力量,覆盖整车制造、感知技术、算法与芯片、应用、试验示范等领域,同时也有投融资机构与高校智库参与其中。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1.72亿量,平均每年增速都在10%以上,全国有40个城市的保有量超过百万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伴随着此次的峰会举办,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将“GIV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品牌落地深圳,并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环境以及技术、资本优势,助力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链的完善。
作为合作城市的深圳,去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智能驾驶巴士在开放道路测试,今年出台了路测指导意见并迅速发放了首张汽车路测牌照,从种种动作来看,深圳正在加快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谋划。
随着汽车技术突飞猛进的革新,智能化已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技术的进步远不限于车身,更延伸到人工智能、新能源、通信、基础设施、试验评测、政府监管与立法,以及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在传统汽车厂商之外,行业里更涌现了诸多新的玩家和资本。
交叉与融合的业态意味着各参与方对合作有着更迫切的需求,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汽车合作伙伴”成立的一大初衷。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在宣读成立宣言时称,“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汽车合作伙伴”将关注全球智能汽车行业优秀技术与管理模式,在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学习创新的前提下,通过吸引跨国企业加入,开展跨国合作,鼓励多边技术交流,与世界各国智能汽车行业参与方形成良性互动,建立智能汽车技术与应用的全球共同体,助力交通行业的智能化变革。
吴优还指出,深圳将充分利用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运营等产业上的优势,整合各细分行业资源,为合作伙伴企业提供常规交流平台。
多方跨界,同时也意味着在新业态的规管方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在峰会上表示,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这涉及产业、交通、通讯等多个部门的整体推进。而较容易实现顶层设计的是在地方层面,比如像深圳这样的城市可提供一套智能出行、产业发展的解决方案,作为城市级的样板。
此次“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汽车合作伙伴”也提出,将助力在政策制订、规范形成、法律法规完善等领域以及测试示范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环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刘小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包括浙江、上海、北京、深圳等在内的地区,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在不断的试验过程中寻找新的标准。政策和法规的制订要基于行业的共识,而不是拍脑袋想出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汽车合作伙伴”扮演的是平台角色,推动政策的交流与研究。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在峰会上透露,去年下半年发改委开始牵头制订智能汽车发展战略,目前方案已经上报,但下一步如何实施还有待进一步协调。
当前,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向交通领域渗透,未来交通呈现出智能化、无人化、网联化的发展特征,智能驾驶也成为各地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制高点。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早在2008年就出台专门规划政策,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发展。
在上述峰会上,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刘庆生表示,深圳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率先实现专营公交大巴100%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的相互融合,为智能汽车以及智能交通体系安全、便捷、高效、绿色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必将产生更多新的令人期待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
高工智能联合创始人郑利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圳有腾讯、华为等各个智能领域的领先企业,但如何把各种力量整合到一起,弥补整车制造在全国相对并不占优势的局面,是政策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刘小诗则表示,在智能汽车的发展中,核心零部件非常重要,深圳在电子元器件方面有传统优势。此外,深圳的国际化程度和创新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些因素也在吸引着新兴造车势力往深圳聚集,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是“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汽车合作伙伴”成员之一Roadstar.ai。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目前已完成硅谷、深圳两地研发中心的建立。今年5月,公司拿下一笔1.28亿美元的A轮融资,创下了国内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单轮融资的最高纪录。
Roadstar.ai主要致力于L4级(高度自动化)自动驾驶的研发,CEO佟显乔对行业有着十分乐观的判断,他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L4级的自动驾驶有望在2020年开始迎来商业化落地的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