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潮起,P2P网贷行业陷入连环劫。一夜之间,曾经打着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旗号的企业纷纷“打脸”,不跑路、保证兑付的承诺也成了一纸谎言,甚至不少企业老板自己前往经侦部门自首。
网贷平台相继“爆雷”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P2P网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已有236家P2P网贷平台相继“爆雷”。其中,有163家是在6月以来的50天内“爆响”,平均每天约3.26家。在互联网金融重灾区杭州,当地政府甚至将杭州黄龙体育中心、杭州市江干区体育中心两大体育场馆,设置为受害投资者的临时接待点,并派出杭州市信访办、江干区信访办两级政府部门对接。目前存活的企业也有“夹缝中求生存”的迹象。行业一周内资金净流出40亿元,行业信心在一点点崩塌。
P2P本质:P2P本不该存在
P2P本来就是一个不该存在的行业,金融是一个特殊行业,需要严监管,而P2P行业处于监管真空中,很多P2P企业宣传用大数据、云计算做风控,是金融科技企业,然而实际上毫无风控措施,在风险面前不堪一击。
P2P网贷是缺乏信用基础的,最直接的是,通过网络,看不见、摸不着,怎么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怎么在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建立信用?投资者往往关注的是利息,而不是借款项目真实性。
P2P企业不按照国家规定,总搞“资金池”、打擦边球,成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所以成为了暗藏风险的法外之地。但反过来说,如若按照银保监会的要求,P2P公司完全做成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的模式,不对老百姓兜底兑付,那么P2P理财根本无人问津,老百姓还是会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投资。
P2P为何会集体爆雷?
近期的资不抵债频发,主要因为在专项整治过程中面临着“互联网资管全面清理”“(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双降”等整改压力。而不断叠加的“大额标”“自融标”“自保标”甚至“假标”,风险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显现并超出了平台的掌控力。此外,投资用户信息加速下探,网贷市场资金流入急剧下降,投资人纷纷希望提前兑付离场。而另一端的借款用户,或受部分不良分子煽动,在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还款心理发生变化,意愿下降。
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P2P市场。,即便当前不是处在金融去杆杠、经济增长乏力的时期,P2P行业还是会上演现在的这一幕。即使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还是会爆雷,这是因为行业风险不断累积,P2P公司一遇到集中兑付就会破产,这只是时间问题。
互联网金融洗牌还在持续
原定于今年6月底完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仍将继续,除P2P之外的包括互联网资管、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外汇交易等其他互金业态仍按原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将存量风险化解至零,P2P网贷清理整顿延长至明年6月份。
接下来,不合规的P2P公司退出市场,监管部门会不断探索更新的监管方式,市场会逐渐好转。但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像对银行、信托、证券监管那样,规定时间进行检查,对其风险进行审计,并用上现场监管手段,防微杜渐。此外,需勒令不再新增机构,禁止从业机构设立资金池、搞资金错配,并尽量清理不良资产,实现良性兑付,对投资者有个交待。
在这一波大浪中,不管是从业机构、网贷用户还是监管,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个行业在面临外部冲击时呈现出的孱弱。所以,未来能生存下去的,绝对应该是大平台,流动性管理能力强、风险控制能力已相对稳定。“小而美”这种东西就是精致的水晶杯,稍碰即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