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亟待突破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药品剂型,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里发挥了积极的临床作用。但近年来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其药品不良事件的报告数量明显增加,业内、患者和公众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之一。
目前中药注射剂中大约80%是在国家实施新药审批办法前开发的品种,当时研发水平和科技条件有限,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不太完善,某些品种临床试验数据支撑力远远不够。近年来,要求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呼声越来越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受限的政策越来越趋紧,在有效监管的环境中,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期待突破。
中药注射剂部分批号陈旧、工艺标准有失偏颇,安全问题频出,近年来受到辅助用药、医保限制等政策的持续打压,行业增长放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药注射剂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比例仅仅为1060,2015年增长至1780,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比例突破1800,达到了1810,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比例有所升高。
2013-2016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比例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修改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多品种陆续进行
7月19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挂出公告:血塞通注射剂〔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血栓通注射剂〔血栓通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被要求修改产品说明书,强调“儿童禁用”。这两大中药注射剂“明星”品种2017年度城市医院销售数据就高达120多亿元。
国家药监局今年加强了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的修订:5月29日发布关于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6月11日发布关于修订双黄连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6月12日发布关于修订丹参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6月14日发布关于修改天麻素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7月3日发布关于修改注射剂型清开灵和益气复脉说明书的公告。再加上7月19日的公告,两个月内连续6次发布中药注射剂修改说明书的公告。
13年来,已经有血塞通注射剂、血栓通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柴胡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鱼金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及穿琥宁注射剂等10多种常见中药注射剂被责令修改说明书,注明儿童或孕妇禁用或者慎用。2009年还撤销了人参茎叶总皂苷注射液和炎毒清注射液2个品种的药品标准。
儿童注射用药风险高
2017年2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修订公布,115个中药品种临床使用受限,涉及38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其中,26个中药注射剂品种须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才能报销。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45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受限,或被责令修改说明书标注慎用、禁用人群。
中药注射剂被要求修改药品说明书中有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多个中药注射剂应标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或“儿童禁用”或“儿童慎用”。可以理解,这些中药注射剂逐步退出儿童市场已经大势所趋,譬如血塞通注射剂、血栓通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
2017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中,注射剂占83.5%,明显高于总体报告中注射剂的构成比,提示儿童注射用药风险高。
尽管从结果来看,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修改,多涉及一些共性问题,如儿童或孕妇的禁用、慎用,但同时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注意事项、警示语等项目中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表述。分批次推出修改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说明药品监管部门的谨慎,也提示中药注射剂不同品种之间的结构和安全的复杂性,体现出药监的专业监管能力。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市场洗牌不可避免
随后,中药注射剂被当作中药现代化的产物,一度备受市场青睐。同时,受当时科技水平和研究条件所限,中药注射剂面临原材料生产、提纯工艺等多方面问题,成为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灾区”,即使修改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并对其临床使用设限,防止被滥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风险,但中药注射剂需要在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条件下,采用新的监管法规和使用环境中进行再评价,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2009年原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7项技术指导原则”,明确提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并开展中药注射剂的专项整顿。2015年,《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一文再次提及注射剂再评价。
2018年下半年要启动药品注射剂再评价工作。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启动,企业是主体,将是对现存的130余种中药注射剂进行“大浪淘沙”的过程,产品“安全、有效”这两个方面的标准,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合理的评价,其中一部分企业的产品,或某些品种将会被淘汰,中药注射剂市场企业、品种和品牌将加速洗牌。
同时,也要看到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工作难度,可能比化学药品注射剂再评价更难一些。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多是复杂组分,不像化学药品那么单一和清晰;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不规范现象也比较突出,不合理的大输液、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等,都将加剧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风险,同时又难以判断其临床疗效。
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的提升,必须依靠生产技术及装备的革新,需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投入才能启动,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中药注射剂企业积极开展再评价工作,并对项目和企业及时给出官方评价结论,促进再评价成果的临床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