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艺术,一半是现实
冯小刚的《芳华》这个周末火了!上映首日票房破亿,截止到昨天三天超过三个亿。三个亿里也有我的些许贡献,昨晚六点去电影院看了。看完之后感慨万端,沉浸在剧情中难以自拔,总觉得心里有好多话想说。一个朋友更强烈,说看完之后“回到家一时不想看任何其他影视作品,包括正在追的美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芳华》我觉得印证了三句中国的俗话、大实话,但这三句大实话映射到电影中,映射到现实里,让人细思恐极。
学雷锋标兵一夜之间成了流氓犯
标签第一句话,出头的椽子先烂。
翻译成文言文,就是“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不是吗?刘峰作为一个学雷锋标兵,没有成为人人跟着学的标兵,却成了人人推卸责任的对象。他干什么脏活累活份外的活都似乎理所应当,且还要承受冷嘲热讽;吃饺子的时候,他有责任把下破了的饺子都划拉到自己的饭盒里;当他因公受伤没法继续跳舞的时候,他得心甘情愿地去干勤杂工;当他出差去北京的时候,他更有义务挺着受伤的腰替大家背回家里捎来的东西;当上级安排他去进修学习的时候,他还得主动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战友;甚至当团里养的猪跑了,饲养员也理直气壮地找刘峰,刘峰也得立即放下还没吃的饭去街上抓猪……
谁让你是学雷锋标兵呢!
这些活刘峰必须干,还有些事标兵坚决不能干。比如追求爱情。刘峰对林丁丁的表白成了“耍流氓”,战友劝林丁丁不必在意,而林丁丁斩钉截铁地说,吴干事可以追求自己,可以抱自己,但学雷锋标兵就是不能追求,更不能抱!不能!
从虚幻的荣誉之上滚下来,离开文工团这个安全的“温室”,到残酷的前线去。然后,刘峰以丢下右胳膊为代价,成为海口街头的一名“低端人口”。
萧穗子的爱情败给了门当户对
第二句话,门当户对,鱼找鱼、虾找虾。
活的年龄越大,越认可“门当户对”的正确性和极端重要性。
陈灿一直是喜欢穗子的,穗子的心底里也是喜欢陈灿的;郝淑雯一直是讨厌陈灿的,但知道陈灿是昆明军区副司令的儿子后,几天时间里郝淑雯和陈灿就走到了一起。用郝淑雯的话说,“都是干部子弟,也算是门当户对。”
出身门第的重要性远不仅限于找对象。
部队演习中和战争爆发后,文工团都是干些啥?电影里表现得很清楚:站在行军路边唱快板;站在大炮旁边唱“烽烟滚滚唱英雄”;到后方医院慰问演出。
标签显然,文工团是部队里最安全的温室,风不着雨不着,衣着鲜亮,高高在上有品位。
犯了错误的刘峰去了连队,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了副连长,上前线是他的天职。不唱高调的话,仅就安全而言,连队与文工团就是两个极端。即便不犯错误,估计爸爸是个木匠的刘峰也不可能在文工团待到底。
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是战地医院和战地记者。父亲没撑到平反就死在劳改营的何小萍当了战地医院的护士,看多了缺胳膊断腿的惨状,经历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她在成为英模之后疯了。普通军人的女儿萧穗子当了战地记者,奔走在各个战地医院采访。而高干子弟陈灿郝淑雯,一直待在文工团,干些什么不知道,无非就是用各种文艺形式讴歌刘峰何小萍等英模人物吧!我们记忆中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都是他们这些人唱的吧!
《高山下的花环》里的高干子弟赵蒙生招数是“曲线救国”,但比文工团里的这些人,招数落后大了去啦。
刘峰人生遭遇众人唏嘘,自己却很平和
第三句话,墙倒众人推。
可以把一切的原因推给造化弄人、命运多舛,但刘峰在遭到污蔑的时候,一瞬间由一个学雷锋标兵变成一个耍流氓的人,是怎么造成的?典型的“墙倒众人推”!
举手表决处罚刘峰的那一轱辘给删掉了,不知道具体都是谁举手赞同的,但结果就摆在那里。据说是被删掉的那段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刘峰说句公道话。前一天刘峰还是全团的学雷锋标兵,全团上下都离不了他,各种脏活累活也离不了他,就因为他抱了女战友,他就成了反面人物,没有一个人原谅他。
在战争中,他丢了一条胳膊,也没能换回以往安逸的文工团生活。文工团解散了,其他人有的出国当阔太太,有的去拿地盖大楼,有的开店当小资,但没有人关心他刘峰。连他的老婆也对他落井下石,给这位残疾的战斗英雄戴了一顶绿帽子,“跟一个开长途车的司机跑了”。
刘峰在海口成了一个骑三轮送书的“盲流”,城管联防人员更加肆无忌惮地“墙倒众人推”了,抓住张嘴就罚一千,而那时候刘峰每月才挣300块。
直到电影结束,也没有人真正拉扯刘峰一把!也许刘峰并不需要任何人的拉扯了吧,毕竟,最终刘峰是文工团战友中最平和的那么一个。
人生芳华苦短,这几步路需要有人把关
回到开头的话,“前鉴不远,覆车继轨”。在中国生存,需要好好学习传统的文化,也包括歇后语和顺口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