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曾就职于某销售公司的王先生,做过保健品的推介策划。他们会采用健康讲座或访谈节目的形式,少不了“专家”与“患者”的完美互动。多亏偶然间遇到这种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多棘手的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只要肯花钱,找几个托儿还不容易嘛
01
保健品欺诈营销案例多多
山东威海的丛先生和刘女士,在退休后的10年间花费约30万元购买保健品,实际效果却不佳,还是瘦骨嶙峋身体孱弱。他们听不进子女的劝告,对保健品非常痴迷。有心理治疗师说,老年人觉得保健品有用,多是一种安慰剂效应,是由心理暗示引起的错觉。
法制日报对保健品市场虚假宣传的乱象做了调查。北京市通州区的郭先生也拿自家老爷子没办法,老爷子原本没病,却听信那种有偿的“健康讲座”,总共已花了近5万元买保健品。这些保健品全是开胃、出汗、排毒的,吃了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但是不吃的话更没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她父亲曾经碰到过一个买保健品返现金的骗局。第一天买了200元的保健品,第二天果然返还了200元,但这是有条件的。她父亲又花1000元买了两个养生锅。第三天返还现金后,又花3500元买了一个净水器。第四天再去,那几个骗子已经跑路了。
02
标签有些从业者也是受骗者
在北京就读的大三女生小张,找了个卖化妆品、药品和保健品的兼职,险些被拉入传销。管事儿的两名男子让她拿几包保健品回去试用。她用了一个月,觉得一点儿效果都没有,但对方索要4000元的产品费用。她把东西还回去,又给了他们2000元。他们还想拉她“入伙”,吓得她把对方的联系方式给拉黑了。
夸大宣传保健品功效的从业者也分两类,一类是明知故犯地为了赚钱而骗人,另一类是真诚相信保健品的功效如此神奇,这算是被“洗脑”比较彻底的。后一类从业者是比较缺乏常识的,没有第三方证据,就可以轻信公司的培训和宣传,甚至连“保健品能治癌症”的神话也不怀疑。
这让人深深感到,常识对人的理性有多么重要。如果真有药品或保健品能治癌症,那将是轰动世界的大新闻,甚至获诺贝尔医学奖都不亏,怎会只由这公司自己来吹嘘呢。
即便是那些虚假的医疗广告,也都会举出一大堆治愈疾病的成功案例,但是这些案例的真假无从证实。有些所谓“现身说法”仅仅是一种有偿表演,仅仅凭这些“受益者”的一面之词是没法相信的。因为这些案例都出自卖这个产品的公司,卖东西的没有说自己东西差的,再不济的产品都可以说得神乎其神。
03
保健品营销套路知多少
曾就职于某销售公司的王先生,做过保健品的推介策划。他们会采用健康讲座或访谈节目的形式,少不了“专家”与“患者”的完美互动。多亏偶然间遇到这种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多棘手的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大病痊愈。只要肯花钱,找几个托儿还不容易嘛。
王先生介绍,其他的销售形式还有保健品特卖会,大幅降价加疗效鼓吹,捎带送礼物或返现,现场的互动气氛也很热烈。有的销售员会上门推销这些经“权威机构”认定、某某教授专家推荐的“养生瑰宝”。王先生还组织过一个老年人社团,主打亲情牌,赢得老人信任之后再推销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说,“很多保健品营销固定的套路是,先打亲情牌,让老年人在心理、情感上产生依赖。之后再打优惠牌,老年人都愿意得到一些实惠,诸如买一送一、免费旅游等。最后打疗效牌,一边吓唬一边吹嘘,让老年人心甘情愿为保健品买单。”(作者:海凝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