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邱发微信给我:"小杨姐,我考上老家的事业编制了,所以房子准备住到12月底退租了。"
小邱是这几年租我房子最久的姑娘,前后一共租了三年,因为交房租及时,卫生搞的好,所以房租三年来几乎没有怎么给她涨价。
我问:"工作不是做的好好的么?去年听你说还准备买房子。"
小邱:"本来想买的,一直没看到合适的,预算太低,好不容易看到南湖这边的二手房,银行说房龄太老不给下款,不然就去找担保公司,找了担保公司利息也要上浮,不然就全款。反正我家里就我一个女儿,我爸妈想让我回去,编制也考上了,现在不烦房子的事情了,元旦之前我忙回去的手续了。"
这是我最近身边出现的第三个要回家的年轻人。2014年硕士毕业的小邱,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做行政,收入是不菲,不过加班也多,毕业后一直单身状态,一心想留在南京买个小房子,她父母从台州来看过她好几次,每一次都是语重心长的劝她回老家发展,这次考上了事业编制也算是如她父母所愿了。
贰第二个故事
标签杨杰和黄静是我大学同学,大二开始谈恋爱的,班里唯一一对毕业以后没分手的,杨杰老家湖北农村,黄静来自南通的农村,2010年毕业以后双双留在南京,跟人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打算过几年买个小房子安家结婚。
那几年还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应届生起薪1500-2000左右很正常,那年仙林湖房价9000左右,江宁岔路口房价8000不到,杨杰和黄静当时工资加起来一个月3800,房租600,杨杰的公司是家国企,满三年可以提供一笔20万元的三年无息贷款,双方都是农村家庭,还有弟弟或者妹妹在上学,所以家里都指望不上,盼着满三年以后那笔无息贷款做房子首付的大头。
2011年,由于南京实施了限购政策,房价进入了缓涨期,有些板块还在跌,杨杰意思是正好等一等。
到了2013年底,杨杰入职已满三年,却听说公司因为效益的原因,这个免息贷款福利已经在取消边缘,加上当时杨杰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当时选择了跳槽到了一家私企。这意味着首付的钱,没了一大半。
2015年底,当两人手里有了20多万积蓄,准备买房时,却发现南京已经进入了房价疯长时期,一手房几乎抢不到,二手房一天一个价,原来根本看不上的江北,不少楼盘都卖出了20000的价格,20多万首付,几乎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经过两家的父母面对面磋商之后,两人最终回到了黄静的老家南通,买了一个不错的小区100平米三房,两人也换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2016年春天,两个一起长跑了8年多的大学恋人终于结婚了,我去参加了他们简单温馨的婚礼,在婚礼上,杨杰说:我们曾经想要留在南京,后来发现南京不属于我们,现在我们在黄静的故乡安家了,以后她的家乡就是我的家乡。
标签叁第三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是可以留在南京的。
陈双伟是一名89年的置业顾问,老家是徐州,2011年大专毕业留在了南京,一开始是做二手房中介,到2013年,开始做新房销售,并且在家里人资助首付下,买了一套65平的主城老破小,权当自己的落脚处。
到了2015年初,眼看江北新区的风越刮越大,加上当时对于买房资金监管不严格,半截半凑首付,陈双伟用8200元的单价,又买了江北高新区的一处楼盘,现在这个小区二手房均价23000元/㎡。
无论怎么看,陈双伟这个外乡人,不到30岁,在南京有两套房子,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年轻人了,但是过了十一,陈双伟向所有同事和朋友宣布,过完年,他就回老家去了。
这个消息把大家吓了一跳,我问他为什么走,不是好好的么?他说:感觉房子再多,还是跟城市融不下来 ,平时上班加班也多,休息时间只想在家打打游戏睡觉,晚上加班一个人回到家里,感觉家里还是空荡荡的,家里人想让我相亲,介绍的很多南京女孩还是会介意我是外地人,有谈过外地的姑娘,又介意我没有休息时间没法陪她,家里就我一个独生子,十一回去看看父母都老了,想想还是应该回去吧。
陈双伟这几天就在忙着把主城的老房子挂牌卖掉回徐州买房,由于没有学区,加上银行现在对二手房审核严格,陈双伟的老房子估计着今年都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后记
南京这样一座城市,有几十所大学和院校,每年十多万毕业生,按照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应届生留在南京发展,加上南京周边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入,看起来南京每年人口增长应该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数据。然而:
2012年,官方就预测到2015年末南京人口突破900万,达到906万,而实际的截止去年底常住人口仅仅823.59万,比预测的少了82万多,2015年全年常住人口净增不到2万人。到了2016年,尽管南京市出台了不少留住优秀人才的政策,给出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补贴,但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南京常住人口827万,比2015年仅仅多出3.41万人,人口增长率是0.41%。
与此同时,南京在2016年5月份腾讯发布的《2016全国城市年轻化指数》榜上,仅排在十六名,一个房价排二线城市第一名的城市,年轻人口净增长率远不及宁波、温州这样的非省会城市。
2016全国城市年轻化指数
如何留住这些想要留在南京的外乡人,成了这座城市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 END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