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是时尚和摇滚,可以说是格格不入,互相看不顺眼。
时尚:“你就是非主流!杀马特!”
摇滚:“我爱穿啥穿啥,这才是我的风格!”
这种对比的出现就好像是在现今的魔都,穿半袖和穿羽绒服的两个人在街上擦肩而过,互相在心里骂了一句:
不得不承认摇滚和时尚这两个领域在穿衣方面各持态度,时尚从业人士也是困惑于摇滚爱好者对不同图案T恤的迷之收藏欲。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个特殊的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看看这个热爱摇滚重金属的老头儿是如何看待“叛逆”这件事的。
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1943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在他一岁时,他的父亲就战死沙场,从此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
山本耀司曾经说过:“如果父亲活着,我想也许我也不会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吧。”
他的母亲山本富美失去丈夫以后,先是把山本耀司送回了娘家,然后独身一人求学西式裁缝技能,靠自己的力量开了一家裁缝店。
在山本耀司眼里,母亲是当年女性反抗精神的代表,因为当时的日本是个男权社会,女人出来创业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为了担负起养家的责任,山本富美并没有选择依靠男人,为了把山本耀司送上最好的学校,她每天坚持工作16个小时。就是这样一位要强的母亲,对山本耀司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以前两年那篇标题为“社会浮躁,年轻女孩都是一副娼妓面孔”的文章才会风靡朋友圈以及各大网站。
就是山本富美这种不同于常人的反抗精神被山本耀司学以致用,他不愿在母亲的规划下进行自己的人生,大学毕业去了趟巴黎旅游后,山本耀司决定要留在母亲身边,待在母亲的裁缝店里打下手。可能是和普遍大学毕业生一样,迷茫的心理让他有几分逃避的想法。
对此山本富美表示实在无奈,本想让儿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成为一名律师或者其他赚大钱的事业脱离穷苦,没想到儿子居然想要家里蹲!但无法改变儿子想法的她只好妥协:“你既然要在店里干裁缝,又不想被人笑话,那你就去裁缝学校学学手艺吧!”
于是乎,就是因为这句话,1966年山本耀司顺利进入日本服装学院进修学习,阴差阳错地走上设计师的路,创造辉煌奇迹。
在服装学院的学习经历并没有很顺利,他回忆说“我的手指太粗,怎么看怎么像个搞体育的手,不能干这种细致的针线活。”但这位糙汉子也是硬着头皮上了。他把老师的一句话刻在了心里:“基础要夯实,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他一边踏踏实实的学习专业技能,另一边又把他骨子里“反抗”的劲头融入到设计中。渐渐地,山本耀司开始展露头角,在1969年装苑拿下金奖,评委甚至以“久违了,重量级新人”来评价26岁的山本耀司。
于家乡日本创造的事业上的成功促使山本耀司前往巴黎发展,1696年在拿下了学校里的优秀设计奖——远藤奖(奖品有一张巴黎往返机票和10万日元奖金)后,他又拉了一份赞助,以为日本服装公司“调研巴黎”的身份飞往法国。
名为“调研”,实际山本耀司是想把自己的设计推出国门,介绍给世界。他找到了《ELLE》等好几本杂志编辑想要发表自己的作品,但都因为:“风格不符”被无情拒绝。本来意气风发的山本耀司被打回原形,他曾用“我一度感觉跌进绝望的深谷”来形容自己。
他还发现,日本的时装行业远落后于巴黎,不发展自己民族文化、只依靠学习和改造西方文化产物做设计下去自己永远都是门外汉,那感觉就如同美国人在中国人面前吹嘘自己研制的饺子有多优秀一样荒谬。于是在一年后,他回到日本,又一次踏踏实实地重新开始。1972年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公司努力把自己设计的宽松时装推销给日本人。
他的服装风格,绝对是开天辟地、独树一帜。在当时尚界还在以西方传统的紧身衣裙展现女性曲线时,山本耀司突破传统,以和服为概念出发,用垂坠、层叠与缠绕等效果,将女性曲线覆盖于中性化的服装下,创造出时尚界的日本新浪潮。(如果无法对比,可以想一想Dior的“新风貌”、Balenciaga给赫本做的裙子。)
积淀了5年时间,山本耀司在日本发布会上展示出了一系列特地用洗衣机搅洗、不经熨烫、皱巴巴的衣服。山本耀司说:“我想做的,是独立女性的职业装,和传统意义保守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东西,创造出跟以往成衣不同的价值观和美感。”
在所有人意料之外,这个系列竟然在日本疯狂大卖,“山本耀司”的名号也大燥起来。从来没有人见过这样的衣服,没有精致的曲线,没有女性的细腰,像是几块残破的大布随意的裹在身上。这个系列的大卖让山本耀司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他设计生涯中第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看到自己的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山本耀司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再去一次巴黎。于是同年,他在巴黎办了一场小型的时装秀,大面积的黑色、超大尺码的叠穿、左右不对称的设计,一下子勾来无数欧美买手。
事业终于有点起色,山本耀司决定弄一票大的——到巴黎春夏时装周办修,T台还设在了罗浮宫。秀上的衣服依然以黑色为主色调,随意在一些地方上开了洞,松松地包裹住身体,和当时的法国时装大相径庭。
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这回遭遇了褒贬的狂潮,《费加罗》杂志甚至评价这些设计为“世界末日”。这个刚刚在日本得宠的男人,又被巴黎深深打击。
但是山本耀司坚持了下来。靠誓必实现的决心认真活着——山本耀司
也许是因为骨子里的反抗基因在作祟,山本耀司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懈努力,带着Yohji Yamamoto在法国时装界一路拓荒。80年代,山本耀司继续以宽松和解构的时装示人,1985年终于能够登上当年拒绝过山本耀司的《ELLE》杂志。
在女装设计上,山本耀司力求赋予女性更多的力量,认为:女性让衣服紧贴身体是取悦男人的举动……那看起来并不高尚。男性与女性不应该被区别对待。
模特一边走秀、一边把婚纱礼服一一脱掉,山本耀司想让女性摆脱婚姻的桎梏。
男装设计上,山本耀司想让男人远离西装革履,做个“流浪汉”,成为常规生活的“局外人”。
对于衣服,他更是赋予其人的品格——“我希望的创造出来的衣服不是消耗品,而是可以一起生活、伴随终身的东西,我想创造出如冬日无法离开厚衣般让人难以割舍的衣服,举例来说,若看到墙上挂着的几件衣服,你能亲切说出:它叫John,它叫Tony。”
对于爱情,或许大师们都有着像“徐志摩和林徽因”相似的情怀,对于这种东西,他们似乎都有着那么一段幽静的情史。
川久保玲
做为早于山本耀司的先锋派代表人物,川久保玲的许多地方都深深吸引着山本耀司。当时初出茅庐的山本耀司会经常与她进行一些设计理念的讨论,渐渐的便日久生情,两人进行了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可最终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英国编织服装设计师Adrian Joffey最终取代了他的位置,不过值得一谈的是,现在的三人还是比较好的朋友,闲暇之余,那段青涩的时光还是山本耀司与Adrian Joffey的谈资。
看到这里,很多人觉得山本耀司的设计已经信手拈来,想必不再如20年前那么挣扎度日。然而山本耀司说:“每一次办秀,我都竭尽全力,因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所以他才会说出“以命相抵,制作衣服”的话。而且山本耀司每次邀请他母亲去看秀时,他母亲都说:“这是最后一次啊…”,这一说说了15年,山本耀司表面不作声,心里压力有多少可想而知。
随着日本女性消费者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逐渐倾向于购买便宜的休闲服装,2009年10月,一代大师宣告破产。山本耀司销量下滑遭遇到经济困难,一度背负7600万美元的债务,最终没能逃掉被收购的命运。就算如此,他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如果现在的公司一旦失去了我,它们将什么都不是。”甚至用了一场“鼻青眼肿”的男装秀,去“嘲讽”自己当初破产的跌宕。
能用幽默的态度面对过去的窘况,才是真正的强大。
经过几十年在时装界洗礼,他在自己50多岁时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这并不是一个偶然,其实早在山本耀司真正立下心来跟着母亲学习缝纫之前,他就在和身边的朋友组建乐队,整个中学时期都沉溺在音乐里。
90年代,他发布了三张个人音乐专辑,分别为1991年的《さあ、行かなきゃ(好,我要出发)》、1997年的《Your Pain Shall Be Your Music》、1998的《Dog of Terror-地下生活》。尤其是最后一张这张《Dog of Terror-地下生活》,山本耀司亲自担纲制作人,并一手包办所有词、曲以及诗歌创作,连吉他和竖琴都是自己来弹,制作出共14首曲目,还包括了2首英文歌。
已经73岁的山本耀司谈到死亡时,说自己会“一无所有的死去。”他尽责地为母亲和子女买了房产,名下再没有大笔资产。人们生来赤裸,离开的时候又能带走什么呢?他很清楚,人生不过是路过而已。既然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那么房子、财产,都不过是自由的束缚而已。可是当下的年轻人,“一开始就要为了这些东西学会迁就、妥协,直至失去别的一切。”他用自己的经历在给所有年轻人示范:“做你自己,你不需要合群”。
所以他在自己创作的曲目《玻璃时代》中写了这样的歌词:
随波逐流更换工作/跟着工作改变自己/像傻瓜一样过活/绝望的时代令人绝望/玻璃时代的容器/心灵与身体都是他人之物/如果能够忍住悲伤/那么也能等来幸福吧。
而对于自己的女儿山本里美,他更是要求严苛不允许出现有一丝懈怠。作为一个年轻的设计师,她每一季都要创作上千套服装带给世人。
美国的一位记者曾经对他说:山本耀司你根本没有获得成功,因为你从来没发过财。而他回应说,我觉得自己很成功,因为我们判断成功的标准不一样。我通过我的服装表达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这就足够了。
就在去年,山本耀司在中国某一访谈节目的对话还火了起来:主持人问:
结果山本耀司的回答是:
至于这句话老爷子是用什么样的心态说出来的,咱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尽情猜测哈。不过我要提醒的是:这段访谈是来自2012年的央视企业家访谈节目《对话》中。
“我们都是被嫌弃的人、被讨厌的人、不被喜欢的人。如果不介意自己被嫌弃,反而一直努力的话,到最后反倒会变成受人喜爱的人。”——山本耀司
现在我们就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我呢,最喜欢玩重金属和摇滚的孩子们”。这里有一段山本耀司20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原文,来自“新世相”,由leslie-shady锋翻译:(文章很长,但值得一看)
我现在有点儿着急
作者:山本耀司
时装设计师,在流行和时尚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以及面对21世纪应该如何变化,对于这个话题,我最近非常有兴趣。60年代后半到70年代的时装,虽然流行过,但也差不多式微了。那种衣服,不过就是采用较小的版型,然后肩宽弄得很窄,最后再看情况上个袖子就完了。我接下来想说的是,这样的衣服就算外行也可以去做。在这样的潮流之中,时装设计师究竟在发挥一种什么作用呢?经常有人说,所谓流行就是从街上开始的,设计师就是在它后面追着跑而已。这大概就是一般意义上潮流的基本要素吧。川久保玲好像在什么杂志上说过“简单安易的时代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创作者就是应该这么去想。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简单的服装,也具有其现代性与价值吧。
另一个我非常想说的就是,一种只有在日本正在发生着的特殊现象。那就是:被称为“大小姐”的这种人,或者是靠着父母的钱生活的年轻人,他们都穿着世界级的高级名牌,这太反常了。从日本人特有的文化、精神观等方面来看,可能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但我也不会用什么太深奥的话来分析,总之,这件事在我来看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或者说是一种畸形的状态。欧美的年轻人,是绝对不会穿这么贵的衣服的。他们能用二手店或者跳蚤市场买来的便宜衣服,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有型。他们大部分的衣服都是那种两三千日元就能买来的。我觉得这才是年轻人特有的帅气。话说回来,日本又是怎样呢?整天就是追名牌,甚至为此追到意大利的人也有,还有为了买A货跑去香港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过了育儿年龄的阿姨,为了打发时间去满世界买名牌什么的,也不是不能理解,但为什么年轻人也要这么做呢?我认为这是只有在日本才会发生的特殊现象。这种姑娘,我不觉得她们可以被称作“女人”,她们就是被人们惯出臭毛病来了,仗着自己年轻就觉得了不起了。她们对于超过25岁的女人,一律侮辱性地以“欧巴桑”称之。但她们居然还混得下去,就是因为日本的男人们觉得这种女人是“freshmeat”。
日本人是这样一个人种:生活在岛国中,能互相体谅,甚至是互相纵容。一般来说这也没什么不好,但(我)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但凡是有问题意识,有反抗心理的人,一定会离开这种好像村子一样的社会。因此有些人就直接去了外国,至于是不是这样就是最好的办法,我也不知道。
现在的世界,正处在一个恶俗没品味的时代---穿着prada(的衣服),戴着hermes戒指,拿着Lv的包,脚踩fendi或ferragamo的鞋,身披皮草大衣。就这么包了一身名牌,坐着不知道谁送给她的宝马或者保时捷,这样的人会去读《装苑》吗?绝对不会的吧。就算这些姑娘看时装杂志,也是看《vogue》,或者是日本杂志的那些特集,比如《意大利时装》《世界名牌》之类。这就是保守,绝对是沉浸在保守中无法自拔,毋庸置疑。说白了,她们就是要装得有钱呗,这就是恶俗没品味。现在日本就蔓延着这样一股难以遏制的风气,这是病!
为此,日本的时装设计师又做了什么呢? 也只有我和川久保玲在80年代所做的avant-garde了。尝试将服装破坏,涂抹甚至剥离。看看比利时奥地利那边,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仿效安特卫普出身的DriesVan Noten那样,并不是以作品为核心,而是作为潮流的引领者,做出合乎时代的easy & simple的服装。
而一直支撑着pret-a-porter 业界的设计师们,也开始嚷嚷着要去做haute couture了。Thierry Mugler, Jean PaulGaultier, Azzedine Alaia都是如此。
所谓haute couture,简言之就是法国的国策产业,也是法国人最重视的遗产。在它已经成为化石的今天,不知为什么有人开始想要再去做。本来反抗这种古老价值观的年轻人,和那批曾经年轻过的人,现在却又在政府的补助下做起了hautecouture。这样的话,要领导今后时代的年轻人们,却和街上(的现实)越来越远了。以后,设计师和街上(的现实)要如何联系在一起呢?我细思极恐。为什么原来那些叛逆青年,那些被称为恐怖小子(infantterrible)的人们,会被改造成想要做haute couture的人呢?现在,整个世界都是保守的,华丽的服装最好卖。意大利正统治着世界时装界,我觉得这就大概是巴黎想重新夺回领导地位,而去做haute couture 的原因吧。意大利时装嘛,确实是很保守的。
法国的记者们,经常把prada 当作是低俗没品味的象征。我觉得,虽然Miuccia Prada 所做衣服的样式,就算是外行也能做,但在这种衣服的范畴内,Miuccia 确实是做的最好的。无论是细节的处理,还是剪裁,以及衣料的配合,都是非常好的。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觉得她的衣服能帮现在的年轻人解决什么问题。那种好像经文一样,跟着念就能拯救自己的,那样的衣服哦。
另外,为什么日本的年轻姑娘,就有那么牛逼哄哄的姿态呢?我指的是一堆从16岁到22岁的小姑娘,这可能是受到了电视节目的影响,也可能是那些控制日本的成年人的战略吧。
我的想法可能有些老土,我觉得处于那样的年龄,正是要对大人提出疑问,对自己提出疑问,对社会提出疑问,对大人们所建立的规条提出疑问,是一个痛苦的青春期才对啊。所以才要去思考,去烦恼,去阅读,青春应该是这样的。但是这些完全都没人在做,就是知道色诱,脱了水手服就换上高级时装,除了名牌就是名牌。现在所谓的品牌,就是指意大利和某些法国牌子吧?全都过时啦,土的掉渣!所以,我们这些设计师的工作,就是要靠我们的服装,把这种强烈的反对意见传递出去。我强烈地认为,在这一点上,时装设计师们所做的还很不到位,包括我自己也算一个。
我呢,最喜欢玩重金属和摇滚的孩子们。所谓摇滚,大概就是一种反抗精神吧。他们才不喜欢学校里循规蹈矩那一套,会去玩摇滚,会去当暴走族,用这些来反抗。所以我喜欢这种孩子们穿的衣服。白天干体力劳动,晚上就去玩乐队,这是我心目中“愤怒的年轻人”的形象之一。这其中可能也有做时装的人。不过,摇滚是不是真的能在日本好好发展也另当别论,毕竟现代的阶级社会中有很多身不由己的因素,而且这也很容易和毒品扯上关系。
总之日本就是实在太宽松太放任了,干什么都能吃饱。我非常讨厌“自由职业者”这种说法。所谓“自由职业者”,完完全全是社会娇惯姑息的产物。有的人什么也不干也能生活,是谁在养活他们?有的人随便打个工也能生活。社会在放任着这些年轻人,再加上那些全身名牌的有钱人家的大小姐,这就是现在的状况。最近居然还有人在讨论家庭的出身,或者是从什么大学毕业。这不是完全回到了过去了吗?太保守了。
我为他们感到悲哀,十几岁就只知道吃喝玩乐,但以后怎么办呢?转眼之间,人就老了啊。
轻浮。我觉得“轻浮”就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现在这个时代,哲学思想已经逐渐消失了,比如以前的人们会为马克思的理论疯狂,也会去拼命学习各个哲学家的思想。估且不论人们可以为此有多么苦恼,但这种青春特有的苦涩可以成为指引生活的一种参考。以前人们会有思想上的领袖,现在也没有了。失去了指引,也没有了可以共享这种痛苦的思想。于是自己的肉体被当作了轻浮的玩物。
“fashion”作为有钱人的象征,通过名牌、潮流这些东西,压垮了日本。年轻人本应有的疑问,本应在痛苦中寻求的解决方式,都被人认为是过时的东西。不单是年轻人,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买买东西就好了吗?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许许多人都有这样莫名的苦恼,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去直面与解决问题,而是随波逐流,渐渐忘却。
现在所有的时装学校都是设计优先,如何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衣服却不会去教。这都是要经过训练与锻炼的,就连狗都是需要训练的,但日本现在的年轻人却完全缺乏,就算学校中也没有。所谓训练是非常痛苦的,在期间你会不断的问自己为何要这么做。但我想明确地告诉大家的是,很多东西只有经过训练之后才能了解去发现。练钢琴就很无趣,但那是必须的基础。那一种辛苦,是现在的人们所无法承受的。但是一旦超越了这些痛苦,你就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对于这种老年人的愤怒,已经有很多年轻人觉得不耐烦了。
我有时会去练空手道,但经常是头脑中记住了动作,身子却不听使唤。所以说相比于脑子,其实身体才应该先动。这就需要不断重复训练与锻炼的过程。这样才能使身体的反应更快。我这么说,就是想让大家更能相信,只有经过磨练,才可能进入新的境界。我想大声对所有《装苑》的读者说,同时也是在对所有有志于在时装界发展的人们说,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那么你做的东西,还是太肤浅。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sense的人太多了,会画画的人可能有几十万。所有想做设计师的人,大家都打扮得很时髦。但我觉得那都没必要。训练的时候,就穿一件脏脏的T恤和牛仔裤就好,上学的时候,套上一件夹克就能出门。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经历一定要有。经历过这样的时期,你才可能看见新的事物,才会发现以前自己办不到的事,突然就能做到了,这就是我最想说的。就算是拿鞭子抽你,你也要做到这一点。一般的学校教育已经是很荒谬了,但就连现在的专门学校,这种为了就职而设立的学校,也缺乏训练与锻炼的内容。
再说说我自己的事,空手道已经练了六年了。这很像钢琴课,就是重复不断的基础练习。一年半以前我拿到了黑带初段,不过这之后依然是每周两次做着基础练习。因此,才能做到“行动比思考更快”。
对于人类拥有的潜能与可能性,我特别的惊异。举个例子,一般的体育运动,都需要体能与力气的支持,所以有着年龄的限制。但是武术就没有这么回事。比如说我练的东西,就是无论你是一米八还是一米九,二百斤还是怎样,我都能一击必杀,这就是我训练的内容。这是最终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就必须和学钢琴一样,不断去重复基础训练。空手道无关于年龄,而是需要把自己身体的潜能运用到极致。还有一个我想说的,一般打人的时候呢,大家都觉得是要用手。但实际上,拳击也好,空手道也罢,都并非如此。拳击靠的是后背的力量,空手靠的是腿和脚的肌肉,以及腰部的回旋,都不是用手。不是有那种玩具飞机吗,用皮筋一拉,就绷出去了那种,这是一个意思。就是将全身的力量蓄积起来,然后瞬间发力去攻击。一般人一打架就慌,为此,也需要去训练。
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山本耀司在某种情况下就会去杀人呢?也不是。其实我在训练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种形而上的有趣想法,如果有人很不讲理,一直在打我,我怎么忍让他也不停手,再被他这么打下去我可能就会重伤或者死掉,这种情况我才会出手。基本上学会了空手道,对我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只不过遇到事的时候,比如在街上有人挑衅,有人没事找事的时候,我能冷静面对,不会害怕。我能冷静地平息事端,但绝对不会认输。能冷静面对,就是我最想要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练空手道最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想有能坐飞机的体力……
想要轰轰烈烈生活的人,全都离开日本去了国外。好像不得不这么做呢。我也想离开日本了,在另一种意义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