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一盘番茄炒蛋」的距离,两代人爱的鸿沟

2021-11-07 07:19    

“妈,番茄炒蛋,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

同学们都已经在来的路上了,墙上挂着的钟表的指针指向下午4点多钟,他十分焦急,于是给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妈妈发微信求助,妈妈拿起枕边随时待命的手机,秒回了他信息,跟他说了番茄炒蛋的做法,但儿子完全听不懂语音的教程,在这边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不一会儿,微信里传来了妈妈演示做菜的视频,看到妈妈隔着手机屏幕耐心的示范,儿子一下喜上眉梢,开始照着做起来,终于在同学们到来后,端上了一盘美味可口的番茄炒蛋,大家对这道中国菜赞不绝口,彼此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后来别人问他来自哪里,他说中国,有人说“中国跟美国时差12个小时吧”,他才反应过来,妈妈和爸爸刚刚是凌晨4点多起来给自己拍的视频。

这位留学生沉默着低下了头,吃了一口番茄炒蛋,却嚼不出是什么滋味。

视频结束,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幕,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心声,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想留你在身边,

更想你拥有全世界,

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这是最近刷屏的《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一条广告视频。

1.

很多网友手拿纸巾,评论到太扎心窝子了:

虽然是个广告,但是突然泪目啊。

真的爆炸哭泣,自己在外地住了5年,刚开始不会做饭,现在会做的每道菜都是我妈视频教给我的,想回家。

留学生全程咬着牙没哭的!最后广告语出来突然两行热泪啊,真的戳心,到底要怎么样才能不辜负父母所做的一切。

也有网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错误的价值诱导,一看就是不孝子,这点能耐还要去留学,一点都不为别人考虑, 时差的问题都想不到。

到底是想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啊?!花几十万去留学,结果连基本的做饭能力也没有,还要爸妈隔着时差教。退一步讲,不会做番茄炒鸡蛋OK,但可以上网搜教程啊,一定要麻烦爸妈吗?看完不是感动,而是被巨婴的无脑给吓坏了。

2.

确实,这对父母对孩子忘我的爱令我们感动,但是背后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探讨。

网友的留言里提到了“巨婴”这个词。

这是我国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解释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

罗振宇曾在节目中解释过“巨婴”的概念:

母婴共生

婴儿在生下来6个月之内,一切生活都靠母亲来伺候,这时从主观意识里,分不清自我和外界的区别,这个时期的婴儿和母亲就是完全共生体,叫母婴共生。

全能自恋

婴儿觉得,世界以我为中心,我就是神,我只要念头一起,就必须得马上有人伺候我,饿了哇一声,奶瓶就要喂到嘴边,世界都围着我转。

偏执分裂

在婴儿眼中,世界只有两个维度,好或坏,恶魔或天使,要么合着我的心意,我自己是神,要么我嚎啕大哭,自我崩溃。

0-6个月,是“母婴共生”期,6个月-3岁,是“分离期”,3岁以后,孩子的世界继续发展,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孩子懂了爱和恨,学会处理周围的复杂关系,这一过程,恰恰是人格形成的过程。

而“巨婴”,就是心理状态一直停留在6个月之前,发展不出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个成年人活在一种理想的世界里,周围的世界都是以自己的想象构建的,一旦踏入现实,发现有一点儿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就会跟现实发生对抗,导致无法独立、自主地生活,以及自己对自己负责。

生活中“巨婴”的例子:

“听话,再吃一口”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A同学从小在父母“全心全意”的照料下长大,因为经常不好好吃饭,每次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饭,就看到他母亲忙前忙后围着儿子转“要不要喝点儿汤,要不要吃点这个菜……”,母亲生怕儿子吃不饱,成了儿子的贴身保姆。

上了初中,儿子有了自己的社交生活,想跟同学约出去玩儿,母亲担心孩子常常跟同学玩儿的太晚不安全,也怕儿子跟坏学生学坏,于是阻止儿子跟朋友的约会。渐渐地,同伴们也都不怎么叫他,当别的孩子们在一起交流,玩耍的时候,他只能在家写作业,看书,看电视。

终于考上了大学,父母亲自送孩子到外地的大学,帮儿子铺好床铺,叠好被子,收拾好起居用品,走之前还不忘再三叮嘱厚衣服放在衣柜最下面一层……

父母走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跟同龄人的差距有多大。

别人可以独立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自由地参加各种社团,跟别人交流,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规划出游。

他却对生活琐事一头雾水,也不懂如何融入周围的圈子,更没有过独自安排外出游玩儿的经历。

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自理能力,行动力,决策力都落别人一大截,孤独,无助,迷茫的感觉扑面而来。

以前,他是父母的世界,全世界都围着他转。

现在,他一个人面对真正的世界。

经历过大学的生活,虽然他成长了许多,但是已经形成的人格,对自己日后的找工作,谈恋爱,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毕业后找工作,他没有兴趣和热情,也不敢直面现实的环境,去尝试自己理想的工作,父母的建议成了他戒不掉的习惯,于是几经周折,进入了父母眼中稳定的事业单位,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甚至连谈恋爱,也受到父母的干预,相处了几个心仪的对象,都被母亲否决掉,在女方的眼中,他成了“妈宝男”,不是他不想选择,而是他已经丧失了自主抉择的能力。

换句话说,他无法自己做出决定,自己承担后果,对自己负责。

他是一个“巨婴”。

3.

“父母离不开孩子,

父母全程遥控孩子,

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

父母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去活。”

大多数“巨婴”都有一个溺爱他们,同时又无意伤害了他们的父母。害怕孩子摔倒,为孩子铺平所有的道路,美其名曰“这是爱你”,却不知自己的行为,正在让孩子丧失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

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学钢琴,上大学,找工作,结婚,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己认为“好”的普通人,不允许孩子有半点自己的想法,一旦反抗,就将“我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你好吗”的帽子扣下来。

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我是世界的中心,因为我是父母的中心”的心理。

同时,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孩子没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能力,在面对现实世界时,表现出被动、反抗,甚至偏执的行为。

再到后来,亲子关系的裂痕也随之而来。

这是导致“巨婴”现象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原因。

这也是两代人之间“爱的鸿沟”。

4.

西红柿炒蛋不会做可以发微信问妈妈,但是学习、社交和生活等等所有事情,父母都能一手包办吗?

即使父母跑到美国来解决了一切围绕孩子的问题,难道父母能顺便替孩子把ta的人生也过了吗?

回过头来看视频里那句广告语,少了些感动,更多看到了讽刺:

“想留你在身边,

更想你拥有全世界,

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

因为父母没有自己的世界,所以把孩子的世界当成了自己的世界。

因为主观上想给孩子全世界,却没有能力给孩子全世界,就用“亲情”道德绑架孩子的世界。

或许,我们都该先过好自己的世界吧。

标签:鸿沟 番茄 距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