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但一定听过他的声音。
有人管他叫“英国赵忠祥”,因为他在 BBC 出品的 100 多部自然类纪录片里,当了 60 年主持人。
《冰冻星球》《地球脉动》《生命》《猎捕》,还有最近豆瓣 9.9 的《蓝色星球 2》…… 都是他。
从黑白片到 4K 高清,他就是电视史本人。
奥巴马都是他的迷弟。
但看过这些片就会知道,爱登堡爵士可不只是等片子拍完以后念念旁白那么简单。
这些纪录片,不管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很多都是他亲自策划出品。
绝大部分片子里,我们都能看到他亲临沙漠、雨林、草原,来到动物们身边,跟它们唠嗑,问问松鼠最近伙食如何,北极熊有没有追到喜欢的企鹅之类。
1979 年《生命的进化》封面上这只青蛙,就是他在巴拿马的雨林里拍的。
他曾在伸手不见五指、连摄像机都看不见在哪的夜里,坐在无侧门越野车内,伴着狮吼说旁白。红外线摄像头下,草丛中的两头狮子,离他只有几步远;
在巨大黑暗的蝙蝠洞内,踩着一堆蝙蝠屎爬到洞顶,被一只蝙蝠迎面脸咚;
还匍匐在四周都是腐烂海藻的海滩上装尸体;扒过火山口;跟一只巨型海狮单打独斗;潜到大堡礁最深处 ……
纪录片拍了 60 年,地球上已经不存在老爷子没去过的地方了。
即使有过这么多危险,你看他跟动物们的交流,依旧爱意满满。
别说是蚂蚁蜈蚣,连鳄鱼棕熊都没在怕的。
最可爱的是《冰冻星球》里他解说到一半,一只企鹅路过停下来跟他对视,萌死辣!
你问他这么老了怎么还干得动?还不退休?
2008 年,大卫 · 爱登堡曾想过半隐退一段时间。
那年他 82 岁,刚刚为 BBC 制作完成第五个系列。
这套系列囊括了地球上 4000 多种的生物:哺乳类、鸟类、冷血动物、植物类等等等等,就像一部视频百科全书,花了老爷子 30 年时间才拍完。
BBC 旗下的《Radio Times》杂志曾把这个系列叫做:大卫 · 爱登堡的“最终章”。他们觉得,老爷子年纪那么大,也该休息了 ……
没想到他在家里还没待满一年,又出发了。
吸引他重新出山的,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项目 —— 拍化石。
他说自己拍了 30 多年活的动物植物,唯独没见过生命起源时,最初的样子。
我们一直从生命的第二章开始拍起,我想回到过去,展示万物初生时的样子。
拍化石,听起来好无聊 ……
但 BBC 团队总是有办法化腐朽为神奇。他们用计算机扫描化石,根据科学依据绘成 3D 图像,加入特技,让这些最古老的生物,钻出岩石“活”过来。
看到了这种“复活”灭绝生物的技术,老爷子更停不下来了。
很快,他开始拍摄另一种想了很久的动物 ——
翼龙。
在 2011 年的《飞行巨兽 3D》(Flying Monsters)里,摄制组不光像上回一样复活了 2 亿年前的翼龙;
片子的高潮,我们还能看到一组长达 10 分钟的震撼镜头:大卫 · 爱登堡坐在滑翔机飞里解说,飞机旁边尾随着一只巨型翼龙。
当然,翼龙是后期加上的特效,但开滑翔机的老爷子,却是真真实实的。
为了更直观展示这种翅膀张开长达 10 米,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飞行生物,大卫 · 爱登堡先提出自己 neng 个滑翔翼上天,跟翼龙作对比。
老爷子原本想坐的滑翔翼 ↑(图片来自网络)
保险公司立马拒绝:不行,主持人会把腿摔断的,他的腿脚已经不灵光了。
但老爷子坚持要上天,最后双方才妥协到由他开普通的滑翔机。
即使是用滑翔机,拍这组镜头同样很危险。
一方面,跟拍的直升机上架着极重的 3D 摄像机,不好操控;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镜头,需要滑翔机和直升机靠很近拍摄,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但所有的艰难,在看到成片的一瞬间,值了。
在大卫 · 爱登堡看来,这是为拍摄野生动物增加了一个全新的诠释维度。
有了新技术加持,早该退休的老爷子反而比以前更忙了。
他跟团队去了位于太平洋中心,与世隔绝、四边不靠的加拉帕戈斯岛,用 3D 摄影机纪录下了地球上最后一只平塔岛象龟“孤独的乔治”,生前的最后一次出镜(他们拍完两星期后,乔治就去世了);
《加拉帕戈斯》3D
他跑去零下 90 度的南北极,用能在极端低温下工作的特殊摄影机,拍了《冰冻星球》;
还坐上最先进的潜艇,去到了大堡礁从未被探索过的最深处。
《老爵爷的大堡礁之旅》
86 岁,大卫 · 爱登堡又解锁了一项新技能 ——
当演员。
《爱登堡的博物馆奇妙夜》不像是纪录片,反而更像一部有情节的电影。
BBC 团队用 CGI 复活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灭绝的古生物,还让恐龙、剑齿虎、非洲巨蟒、渡渡鸟跟他互动。
拍摄部分花了 15 天,老爷子吃了不少苦。
一方面,博物馆白天要对外开放,只能晚上拍通宵。
那两个星期里,他们作息颠倒,傍晚 6 点拍到早上 6 点,凌晨两点是午饭时间,每天早上 6 点回家再睡上一整个白天。
另一方面,主持了一辈子的大卫 · 爱登堡,面对真实的动物向来滔滔不绝,可这次的“动物”,都是后期用特效加上的。
现场拍摄时,他必须对着空气自己开脑洞做表情,这对他来说有些吃力。
“我不是个演员,那并非我的强项,我希望演技还过得去”。
表演对象有时候是工作人员的蓝手
岂止“过得去”,这演技可以说是相当自然了。
假装被咬
假装受惊
《爱登堡的博物馆奇妙夜》获得了业界最高荣誉之一,英国电影学院颁发的特殊纪录片奖。
现在,91 岁的老爷子又迷上了 VR。
据 BBC 制片人安东尼 · 格芬透露,接下来两部片,大卫 · 爱登堡将会尝试用 VR 来制作。
对于能把大自然更好呈现给观众的新技术,他永远好奇心旺盛。
在职业生涯的前 50 年,大卫 · 爱登堡致力于将那些没被记录下来的大自然生物,呈献给观众。
1954 年,28 岁的他刚进 BBC 工作不久,就参与拍摄了第一部自然历史纪录片《动物园探奇》。
片子里出现的食蚁兽、穿山甲,都是那时从来没有在电视电影上出现过的新奇动物。
这部片的终极任务是印度尼西亚科莫多岛上的巨型蜥蜴。
他们在海上航行了一周,来到岛上,设下陷阱,终于拍到了第一只科莫多巨蜥的影像。
有点蠢萌
接下来,第一次从黑白转为彩色、第一次水下拍摄、第一次微距、第一次慢镜头、第一次定时拍摄 ……
说大卫 · 爱登堡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一点也不夸张。
在他看来,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有了越来越高级的装备、更长焦的镜头、更精细的工具。
但最终,值得纪念的镜头,总是来源于一台摄像机、摄像机背后的人、以及他对大自然深刻的理解。
带着感情拍出来的画面,才是最美的。
所以如今让他继续站到镜头前的驱动力,更多是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这些美丽又脆弱的生命,即将消逝的担忧。
现在,大卫 · 爱登堡会在每部作品的结尾处,表达这种担忧。
他总是心心念念用最好的技术、最高级的设备来展示大自然的美,不就是为了把自己的理念传递下去。
除了大卫 · 爱登堡,BBC 还有一群这样的人。
很多工作人员,摄影师、顾问、导演,年纪也都不轻了,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不惜一切代价,为我们展示着这颗最丰富、最复杂、最美丽的地球。
只有真正热爱这个世界,才会这么豁得出去吧。
最后,送上一支 BBC 在去年大卫 · 爱登堡 90 大寿时制作的 MV,集合了他 60 年来走遍的每一处地方。
感谢大卫 · 爱登堡,感谢这些伟大的人们。
想看文章里提到的那些纪录片,B 站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