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养生渐成热潮,与此同时,各种与养生有关的谣言也开始广泛传播。不少人因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对各种养生谣言深信不疑,甚至付诸行动。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8%的受访者有被医疗养生谣言忽悠的经历。微信(59.2%)、电视(48.2%)和网站(43.9%)是人们获得医疗养生信息的主要渠道。67.3%的受访者认为医疗养生谣言催生了虚假保健品等不健康养生市场。(11月7日《中国青年报》)
网络配图
当前,医疗养生的话语生态遭破坏的情况比较严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医疗养生谣言与科普帖相比,都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在数量上,各种谣言充斥微信和网络,而这些谣言往往还带有推销产品的目的。在质量上,不是说这类谣言有多高的技术含量,而是指它们所具备的传播效率之高,往往让科普文章望尘莫及,其耸人听闻的标题、图文并茂的内容,极易捕获眼球,让不少人不问真伪,就想看下去或收藏、转发。
此次调查发现,超半数受访者有被医疗养生谣言忽悠的经历,而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因此上当受骗,把保健品当药品使用的老人不在少数。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医疗养生话语生态已是问题重重,纵使个人再有辨识能力和医学素养,在这个已遭破坏的话语环境中生活,也难免受其影响。医疗养生是刚需,假如生态环境不能恢复,不仅很多人会遭受眼前之害,而且社会整体健康素养也可能被拉低。
恢复医疗养生的话语生态,办法无非两个,其一是大幅减少谣言的数量,其二是投放更多医疗养生方面的科普文章。只要确保这两方面久久为功,才能此消彼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养生话语生态环境。
在减少谣言方面,近年来社会已经做了不少努力,比如针对谣言多为“标题党”这个特点,国家网信办曾实施过专项整治行动。但要看到,医疗养生谣言与其他谣言不同,它更像是学术争议,还带着善意的“面具”,在微信和网络上传播医疗养生谣言,即使这种帖子不科学,也很难据此给予惩罚。如何规范医疗养生帖,怎么铲除这类谣言的生存土壤,这些问题均有待化解。
在增加科普帖方面,则应动员专家学者和普通医生多写这方面的文章。近来,有地方在医生评定职称时,不再硬性要求发表多少篇论文,只要求在网上发表被广泛传播的医疗科普文章即可,类似的举措有利于医生参与养生话语权的争夺。除了要有足够多的科普帖外,更需注重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假如写出来的东西没人感兴趣,科学性再强也不起作用。在这方面,谣言帖的一些做法反倒值得借鉴。假如医疗养生科普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能像一些谣言帖那样易于传播,则不愁这方面的话语生态不能恢复正常。
(燕赵都市报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