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观察者网 徐蕾】近来,先是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用中英双语打上“中国赢了”(China Won)几个大字,再是德国《明镜周刊》在封面用拼音写下“中国醒来”(xǐnglái),西方正不得不直面中国的崛起。
当地时间11月11日,美国石英财经网刊文《我的中国之行打破了我对发展中国家的偏见》,作者讲述了自己两个星期的中国行,让他打破了之前的偏见。他见到的中国,一点也不输英国等发达国家,甚至比英国的基础设施更好。
报道截图
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了
作者Akshat Rathi是美国石英财经驻伦敦的记者,曾任职于《经济学人》。他在印度长大,成年后在英国生活,因此他认为自己心中有关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截然不同的画面。但是来到中国后,他发现他过去对中国存在着太多误解。
来到中国之前,作者以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会更像印度,而不是英国。他说,他以为中国的火车和地铁尽管会比印度的更现代化一点,但应该会和印度的一样混乱。
但是他发现他错了。
作者在中国的两个星期让作者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中国。他来到的国家像他曾到过的英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一样富有。作者认为,这次中国之行让他意识到,西方人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处于什么位置。
作者推特截图
曾大大低估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来到中国,作者发现如今中国的地铁十分现代化、宽敞,还配有空调。4G网络信号覆盖了地铁、高铁,甚至是上海的磁悬浮列车上。在中国,打出租车也十分方便,十分便宜。城市中随处可见便利店。
除了基础设施便利,作者还提到中国的服务也十分友好。餐厅、购物中心和火车站的员工都十分有礼貌和有效率。商店的标价清楚,没有讨价还价的必要。作者表示在中国,他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卖家、或者邻桌的陌生人惹恼他。
这些误解来自自己的无知,以及西方对中国的偏见
来到中国,作者才发现自己曾经对中国有多大的误解,而这些误解可能来自自己的无知,也可能来自西方普遍的对中国的偏见。他提到,麦肯锡上海办事处乔纳森·沃策尔曾写:“我在中国30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显示,过去西方对中国片面的看法与现实早已相去甚远。”
在中国的经历,让作者想起了他的一位印度朋友。他曾问这位印度朋友为什么要搬到英国,得到的回答是:“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按照它应该的样子运转。”同为在英国生活近十年的印度人,作者理解,他们曾经在印度的生活都不错,只是相比英国,印度的基础设施太破旧。
但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则不同,在作者看来,在中国城市的生活与英国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那就是中国的基础设施更好。
西方人该如何打破文化局限:订一张去中国的机票
虽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却一点不输发达国家。尽管中国的确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作者认为,西方人过多的放大中国的问题,导致很多没有来过中国人会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产生偏见和误解。
在文章最后,作者提到,近来很多西方人都开始强调要走出自己的信息泡沫,意识到自己所处文化环境的局限。而在作者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订一张前往中国的机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