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有一个虚构的人物,就是太监总管李德全,这个人物出镜率非常高,可以说仅次于头号主角雍正,大家可能会说,出镜多不代表有多重要,不过是个龙套罢了。
在电视剧中,像李德全这样的龙套当然不重要,可放在历史上,李德全可不是龙套了,而是一个处在特殊位置的厉害角色。
李德全在历史上有原型,康熙有两个最信任的太监,分别是梁九功和魏珠,但李德全的原型也不仅仅是梁九功和魏珠。他代表的是一整个特殊的阶层,因为像他这种人物,一直就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的。
太监作为中国皇宫的特色产品,赫赫有名的太监更是不在少数,这些太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是因为他们做出了许多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例如汉朝时的十常侍,唐代就更不用多说了,被太监谋杀掉的皇帝不是一两位,明朝令人闻之色变的东西厂更是太监掌管的权力机构。
太监能够兴风作浪,有着其必然原因。皇子建府之后便有太监陪伴,很多太监便是君主幼时的玩伴,君王也是人,与之朝夕相处自然会有感情,甚至不夸张地说,对于皇帝而言,文臣武将都是臣子,也是外人,得防着点,而太监却是自己人,自然信任有加,所以才导致了那么多历史上太监乱政的事例。
吸取了前朝宦官弄权的教训,清朝皇帝很注重对宦官管辖,特别是到了康熙皇帝,曾经立下“铁牌禁令”:内廷宦官有妄干朝政者杀无赦。也就是说,电视剧中李德全,实在是生活在一个对太监来说绝对黑暗的时期,如此说来,这李德全更是无关紧要的龙套人物了吧,然而事实却绝非如此。
清朝的国制与大明相类,收宰相大权于朝廷,诸多事务,皇帝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忙不过来的,自己忙不过来,大臣又不能完全放心,太监此时自然就成为一个选择,因为皇帝都清楚,太监作为无根之人,他们的一切都来自皇帝,忠诚度绝对没问题。
康熙虽是明君,明令禁止太监干政,可是作为太监总管的李德全,仍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这一点从电视剧里也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虽然处在太监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李德全不敢多说一句话,更不敢妄议一句朝政,可是各个权势滔天的人物仍然不敢得罪他。
晚清时,军机大臣左宗棠将顶戴忘在了朝堂上,赶紧回去找,大太监李莲英就敢向他索要5000两银子,才把顶戴还给他,左宗棠可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也只好自认倒霉。李鸿章是何等人物,当时在大清国权倾朝野,被李莲英摆了一道,还是要装作没事一样。
当然晚清对太监的管制没有那么严厉,处在康熙时代的李德全不敢嚣张,可李德全往那一站,所有人都要察言观色,就是冷面王胤禛,包括将来要当皇帝的太子胤礽,见了李德全,都要恭敬地尊称一句“李公公”,其它等闲王公官员就更不用说了。剧中有好几处官员给太监悄悄上贡的情节,却也算是再正常不过了。事实上,太监出外宣旨,王公重臣都要孝敬一些喝茶钱,这是不成文规矩,若不给,太监总会有办法给你小鞋穿。
太监虽然不能干政,但太监毕竟是皇帝身边最能相信的人,他们要想玩谁,在皇帝面前,装作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就能让皇帝皇帝改变主意,世人虽看不起太监,却仍然要哄着敬着,这都是没办法的事,老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得罪了小鬼,连阎王的面还没见到,就得下十八层地狱。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想要做事的人,别指望着老有人给你雪中送碳,能有人锦上添花就不错了,哪怕不添花,只要不添乱,那也是好的。
太监这个职业早已消失,但是类似的人物永远不会从现实中消失。有些人位不高,权不重,但在大人物面前能说得上话。他们随口一句话,同样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所以说:得势时不要高人一等,特别是大人物身边的小人物,更不能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