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平、李国庆
蒋介石对帮会拥有武装一向比较忌讳,其实,不止帮会,只要是异己手上有枪,他都不自在。可偏偏越不想什么,就越来什么,当时世道就是如此。抗战是特殊时期,没有武装或是武装不力,只能挨打。本来,蒋介石主要是依靠国民党自己的军事力量来抵抗日本侵略,眼瞅着不行,才真正开始依赖“全民”抗战,包括组建自己能够掌握的帮会武装。
国民党与帮会在抗战阶段,合作是主流,有摩擦也仅是小打小闹。帮会那时基本没什么像样的武装力量,除了一些帮会大佬在军中能谋个差事之外,一般会众只能自行其是,他们在沦陷区组织的武装都属于游击队级别。能够打出一些名堂来的,要算忠义救国军了。忠义救国军虽然出身不是很好,但经过抗战的洗礼,有了磨炼,后来甚至整编成了国民党的主力之一。
忠义救国军这支武装,背景可不一般。该军作为国民党在敌后战场的主要游击武装,既有蒋介石的精心盘算,又有杜月笙的抗日情结;既有戴笠亲自策划之功,也有帮会分子的踊跃参加,多种因素糅合在一起,才有了这支队伍。
戴笠
戴笠搞情报工作出身,做事踏实勤勉,后来做到国民党两大情报系统之一军统的负责人,一向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不过,戴笠也看得很清楚,他曾经说过,“搞政治的必须要有武力,否则就像卖狗皮膏药,不为人所重视”。抗战开始不久,戴笠打算为军统拉起一支队伍,既为打日本,也可作为以后的政治资本。
戴笠这点小心思,作为过来人的蒋介石自然看得透透的,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中日双方在上海激战正酣,为了配合正规军作战和撤退,蒋介石打算在江浙一带预先布置武装力量,就算上海失陷,也不让日本人的日子好过。因此,蒋介石决定同意戴笠的请求,组建一支敌后游击武装,由军统负责筹备和指挥,条件是一个月内凑足一万人。戴笠知道凭他自己的能力,一个月拉一万人铁定没戏,只能找人帮忙。
抗战一开始,洪帮五圣山总山主向海潜就向戴笠夸过海口,手下有几十万弟兄摩拳擦掌,整装待发。但等戴笠从蒋介石那里得到许可,准备整编之时,才发现向海潜的“几十万人马”不过区区几百人,还都是疲弱之辈。戴笠只得转而联络杜月笙,求他帮忙。
对于抗战,杜月笙一向比较热情,捐款出力的活做了不少,但参与军事行动倒是不多。因为他了解蒋介石的脾气,如果帮会手上有家伙,迟早会惹麻烦。今日不同以往,现在蒋介石为了对付日本人,没有那种讲究了,那么自己确实应该为此事出点力气。多交朋友、少树敌人是杜月笙一贯的为人原则,何况是有权有势的朋友。还有,杜月笙的不少门徒也是吃军统这碗饭的,恒社骨干成员陆京士和于松乔早就搭上了这层关系。
戴笠知道,只要杜月笙答应,这事就基本有谱了。难得青帮和国民党有这么一次深入合作,戴笠出主意,杜月笙跟着忙前忙后,帮会弟子和工会工人积极加入,国民党拿出一些军饷和武器,很快,抗日战场出现了一支新的武装,由戴笠实际掌握军权,杜月笙则得到了一个好名声,顺带和戴笠扯上了关系。
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颁给戴笠的番号是“苏浙行动委员会”,下设别动队,作为军事机关。这个别动队就是后来忠义救国军的前身。戴笠和杜月笙都是“苏浙行动委员会”的常务委员,戴笠任书记长,负实际责任,其他委员加起来,共计十几个,宋子文、张治中、吴铁城、杨虎、张啸林都被拉进来撑门面。
“苏浙行动委员会”真正有分量的是别动队,刚开始时有五个支队和一个特务大队,一万人左右。第一支队长何行建,保定军校出身,身跨青洪两帮,也是一个特务头子。第二支队长陆京士、第三支队长朱学范,都是杜月笙的徒弟。其余两个支队长都是戴笠的人,以军统居多。特务大队更是戴笠的亲信,成员多是常年在京沪一带摸爬滚打的特工,对敌斗争经验丰富。蒋介石最初给别动队的定位是协助正规军作战,扰乱敌后,方便正规军撤退、转移。也就是,正规军和日军打,你跟着打;正规军撤了,你留下来接着打。
别动队刚成立,武器还没配全,就直接投入战场。没办法,上海战斗太激烈,日军攻势强大,国军实在有些吃不消。在上海附近的浦东、南汇、奉贤几个地方,别动队集中了大部分兵力,顶住日军进攻,掩护正规军撤退。别动队虽然组建起来没有多少时间,又加武器杂七杂八,无法形成较强战斗力,但他们的战斗精神却很是顽强。等到国军撤出淞沪战场时,别动队基本被打散,回归部队的只有两千余人,其他人不是牺牲,就是失踪。
别动队成立,戴笠对这支部队倾注了不少心血。鉴于别动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他一面下令招兵买马,一面特意从中央警官学校和南京特务处调来了三百多名中下级军官,充实指挥员队伍。戴笠期望别动队能够迅速形成战斗力,这样也不枉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只不过,一场淞沪会战打下来,别动队损失惨重。戴笠没有气馁,继续倾注心血,大力收编游杂武装,配备好青浦训练班和松江特训班的学员,加以整训,很快使别动队恢复元气,并且急剧壮大。到1938年4月历口整训结束的时候,别动队教导团已经发展到一万六千余人的规模,除了原有的基干力量,大部分都是半路收编的部队。人多本是件好事,但是不管青红皂白都收进来,就有些不妥了,队伍里不乏土匪、流氓、散兵游勇,整体拉低了别动队的忠诚与道德指数,后来就有哗变、投敌、扰民的事发生,难怪人们普遍对于忠义救国军抱有负面看法。
1938年5月,别动队恢复状态。对于别动队在淞沪抗战时的表现,蒋介石印象深刻,批准将别动队改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在汉口设立总指挥部,隶属军事委员会之下。忠义救国军的名字取得很是应景,既契合抗战环境,又满足帮会徒众的心理。当时该军主要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尤其是苏浙一带。
国民党正规军撤出之后,忠义救国军作为敌后游击武装开展活动。他们在敌后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收编国军被打散的部队,整训扩编,壮大人马;一是积极开展游击战,针对小股日伪军,只要能找到机会就绝不会放过。在上海、江南一带,他们也经常发动小股突袭行动,不求杀敌数量,只求扰乱日军后方。
忠义救国军虽然总人数不少,并且已经编制成军,但分股行动是常态,基本没有打过大规模的仗,就是说,他们属于游击队性质,上海打几枪,苏州放一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牵制日军的作用。当然,他们有时候也能干票大一些的活。1939年7月,忠义救国军一部在无锡附近遭遇日伪军,他们迎难而上,顽强作战,结果一场战斗干掉了一百多名日军,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确实不易。
游击战是忠义救国军活动的一个方面,队伍里的军统分子还负责暗杀和制造恐怖袭击。他们在上海有自己的办事处,和军统机关联络,交换情报,接受任务。由于杜月笙的关系,忠义救国军干脆在上海建了一个据点,专门与上海青帮联系。在上海,国民党地下活动最盛的时候,不论是军统、忠义救国军,还是敌后统一委员会,搞刺杀,发传单,恐吓日本人,什么都干,把上海搞成了恐怖世界。这种局面,日本人肯定不满意,“76号”开始组织“反恐怖”行动。
国民党地下组织的活动方式也有问题,不搞则已,一搞就是一连串,不知道适当韬光养晦,毕竟太过频繁的行动很容易暴露目标。“76号”特务第三处专门负责侦缉忠义救国军的地下活动,同时也做瓦解忠义救国军的工作。“76号”里的特务,很多人就是军统出身,他们把从前学到的招数,都用在了曾经的同事身上。他们也是一顿连续作战,相继拿下忠义救国军的几个老大,别动队时期就已经是支队长的何行建,进了一趟“76号”,出来之后就是汪伪的人了,接掌“反共救国军第二路”,得了陆军中将的军衔,他还把自己原先的队伍拉出,投了“反共救国军”。这种一个人带一群人的效应在当时还真的比较普遍,只要带兵的头儿跟了日本人,他的手下通常会追随大哥一起投敌。反过来,戴笠也没有放过何行建,他原本是让何到上海筹组淞沪指挥部的,结果被日伪拉下水,还带走一批忠义救国军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结果可想而知,何行建不久就被军统给收拾了。
忠义救国军的问题,主要是成分太杂,立场不坚定。一味地扩充兵马,三教九流都有,给番号,给给养,拢共没打过几次像样的仗,只要日本那边抛个媚眼,这边他们就有人屁颠颠跑过去,军装旗子一换,反过来又开始和忠义救国军作战。这种来回转悠的,忠义救国军也收过好几支。戴笠不是不清楚其中的症结,他也尝试过改变这种状态,从别动队开始,戴笠就试图减少帮会分子的影响,尽量安插经过训练的军官,把队伍整顿的像支军队的样子,成军后各种训练班也没少办,效果有一些,但不是很理想。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忠义救国军的特殊性,虽然军官大多是科班出身,可士兵成分太杂,底子太差。还有一条就是,虽然忠义救国军有序列编制,但却不受正规军待见,兵源、武器、军饷,很大一部分都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就不免做些胡来的事情。
本文摘自刘平、李国庆所著的《民国底色:国民党与帮会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