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步平老师带你5分钟了解战前战后日本教科书

2021-11-07 04:38    

作者:步平,男,1948—2016,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是中日关系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

(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

接着我们说一下日本教科书,说到历史教科书可能在座也不是特别清楚,为什么总说日本历史教科书呢,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其实,在1945年以前,日本的教科书和靖国神社一样,也是向日本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的工具。我们可以看到,战时日本的音乐课教唱军歌,历史课、语文课更不用说,连数学课中都渗透着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比如一艘军舰有5门大炮,10艘军舰有多少门大炮那样的题目。再看一篇小学生课文,讲的是军人应征入伍,坐上船马上要离岸,妈妈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站在岸上喊话:一定要为天皇建立功勋再回来见我。我接触过很多参加过战争的日本老兵,他们说:从小就是学这样的课文,为天皇献身的意识就这样被建立起来了。这就是日本战前的军国主义教育。

战后的教科书有没有变化呢?战后是要变的,在美国军队占领下日本的教科书也不得不变。战后日本教育逐渐发生变化,首先是教科书制度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教科书在日本叫做“国定教科书”,是文部省垄断编写,全国使用同样的教科书。战后开始改“国定教科书”制度为“审定制”,即教师们都可以编写,但是得通过文部省审订。审订制虽然不是完全自由化,但是比“国定制”往前走了一步,所以战后出现了多种教科书竞争的局面。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战后日本知识分子的认识也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战后初期,知识分子开始反省战争:是谁把日本引向战争道路的?谁让日本人遭受原子弹爆炸和空袭等一系列苦头的?反省的矛头逐渐指向了军部,指向了政府,这是第一步。到了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当时在反对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宣传中,日本媒体报道了很多美国飞机对越南狂轰滥炸的新闻,导致日本人开始意识到:日本军人过去在外面不也干这样的事吗?所以一部分觉悟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不能光讲日本人自己是战争的受害者,还得讲日本对其他民族的伤害,即“加害”。例如,1963年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教授编写的中学《日本史》的教科书,第一次讲了日本在南京的大屠杀、对妇女的暴行、731细菌部队等问题。但是这本书编出来以后在审订的时候就没有通过,文部省要求他修改,但修改后还是没被通过。于是家永三郎先生从1965年起以日本文部省为对象提出诉讼,就是“民告官”,主诉审订制违背了人们有思想自由和表现自由的日本宪法,反对对教科书的审定。他这样的诉讼一共提出了三次,两次以文部省为对象,一次以日本政府为对象。日本的这种诉讼先得通过地方法院、然后是高等法院,最后到最高法院。当时,日本的进步教师组成了支持的他的组织,在法庭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共持续了32年。这是非常漫长的诉讼,到最高法院判决下来已经是1997年了。最高法院的判决认为家永三郎关于南京大屠杀等问题的记述是合法的,文部省审定违法,每一条应赔偿家永三郎十万日元,当然这点赔偿微不足道的,象征性的。但是仍认为审定制合法。

不管怎么样,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到1997年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状态:当时日本有23种高中历史教科书,7种初中历史教科书,几乎都写了日本军队制造南京大屠杀以及对妇女暴行的问题,有的书写了731细菌部队的问题。这说明日本的教科书和战前比,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的,这种变化我们称为教科书的“改善”。

我在1994年的时候在日本见到了家永三郎先生,当时他八十二岁。见面时他带了一个蓝布包,打开了几本旧的教科书。他说,“战争期间我就是老师了,就用这样的书教学生。虽然我没有杀过人,可是我的学生们有的在战场杀过人。我们是有责任的,因为我们用这样的书教学生。我们根本没有反对战争,就是‘无作为’。所以战后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的无作为,应当从教科书上做起,这是支持我去和日本政府打官司的动力。”我跟他握手的时候也很有感触,因为他的个子又小又矮,我想这么瘦小的身躯和日本政府去对抗,应当是具有相当强的精神力量。我想他的精神也代表了日本国内的一种势力,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反对战争的力量。

日本教科书的制度是这样的:教科书每四年一审定,全国分成近六百个学区,以学区为单位,由校长代表,老师代表,教育委员会代表及家长代表一起来选择审定通过的教科书,作为本学区使用的教材。所以教科书出版社都要到各个学区搞展览会。1997年恰好是一轮,四年之后就是2001年。由于日本的右翼势力感到难以完全改变上述具有“改善”倾向的教科书,所以从那时起组织力量,企图另外编写教科书。在七种初中历史教科书之外,编写第八种,也就是在2001年由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这是一本很恶劣的历史教科书。第一,这本教科书恢复了战前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所谓“神的国家”的记述,非常具体地讲述日本本土及日本天皇是神的化身,讲述这些神是如何发展过来。这些神话传说本来是战前日本用以建立民族优越感的资料,战后已被抛弃,现在又拾了回来。第二,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语》在战前和战争中是重要的军国主义教育内容,其大致内容是:军人们要在战场上为日本献身,学生们要为日本努力学习将来去献身。每到学校举行仪式的时候校长非常郑重地戴上白手套,把《教育敕语》从盒子里拿出来向大家宣读。战后完全取消了那种仪式,也不再提《教育敕语》,但是这本教科书要把《教育敕语》原封不动地拿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教科书在2001年的教科书选择过程中受挫,只有0·039%的选择率,4年后的2005年,也只有0·4%的选择率。当然,这本教科书通过审定本身是很大的问题,但是,与大量不使用这本书的日本人共同批判这本书,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15级硕士研究生 雷晓凡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