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在俺们老家农村,又俗称:“水饺、包子、扁食”,以皮薄馅香、捏制小巧、通体精美而著称。
俺母亲,可是俺们村出了名的勤快人,干起农家活来,出类拔萃,样样精通。孝敬老人,更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最值得学习的。
不过,有一样特别的地方,让俺奶奶她老人家始终对俺母亲有点小意见。不过,奶奶在提意见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的说一句:“饺子,确实是好吃,咸淡正好,馅香皮薄,就是个真大啊!每次都要扛着吃!”
说起俺母亲包水饺的手艺,那是没话说。小时候,只要我们姐弟三人馋水饺吃。不出四十分钟,一盘热气腾腾、味道喷香的水饺就会端到饭桌上。我们用筷子夹着水饺吃,却从来夹不到嘴里去,不得不用手抓着吃。因为,母亲包的水饺的个太大了,比一般人包的水饺大一倍多。所以,奶奶总是提意见,还多次给俺母亲下命令:“下次包水饺,一定要包小一点,小了才更好吃。”母亲,总是微笑着点头同意。可下一次,还是老样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个习惯,我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说起俺母亲包大个水饺的习惯,还要从农忙说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俺们村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这项举措,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这绝对算是一个重大奇迹。这项举措不但解决了近十亿人的吃饭问题,还让中国劳动人民彻底摆脱了困难贫穷的苦日子,更让中国农民正式开启向“小康生活”进军的节奏。
土地承包到户以后,俺父亲顶着生活的压力,主动自愿承包了俺们村最北边的十多亩荒地。说起荒地,这可是村里所有人都不愿意承包的,更没有人相信能在这些土地上种出庄稼来。
原因就是这些荒地上,遍布着说不清的野生杜梨树、野酸梅树、野绺子树,两米多高的杂草和蒺藜秧遍地都是,地皮向下两尺均是厚厚地沙土。由于,没有沟渠引入黄河水,也没有人工钻孔打制的地下井,这片土地常年处于干旱状态。没有一位村里人,能说清这片土地到底荒了多少年,至今仍旧是一个谜。
可是,父亲却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母亲不知道为这事,哭了多少次,生怕开荒时,把父亲累出病来,家里的顶梁柱倒下。母亲打心底里说出的话是:“咱家穷点、苦点,不算什么,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福。”可这些话,成了父亲的一大动力,下地开荒劳作,更是劲头十足。
由于这片承包地,离我们家足有二十多里路。整条路被一层厚厚地沙土覆盖,沙土里面还掺杂着一些蒺藜,行走那是一个困难。有时候牛蹄子会被蒺藜扎伤流血,不能再下地劳动。还有牛车轮胎、自行车轮胎,更是一不小心就会扎破漏气,只能靠人赶着和抬着后车轮前行。就算是穿着布鞋上地,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踩进沙土里,蒺藜还会将脚扎伤,流点血是小事,关键是那种疼痛感,实在是叫人苦不堪言。
每天天不亮,父亲和母亲就会早早趁着夜色,套好牛车,拉上用于开荒的镢头、镰刀、犁铧、一铁桶水和几个馒头蛋子,急忙向地里赶,每次大概用一个半小时,等到了地里,太阳都已经高高地挂在天上了。
经过一天的辛苦劳作,父亲和母亲的手掌上,磨出的水泡,从来就没有查清数量过,流下的汗水,不知能浇灌多少亩沙土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父亲和母亲就这样默默坚持着,被开荒出来的土地,不断从沙土里钻出禾苗。周而复始,虽然收成少的可怜,但每一年的收成在逐年增加。
每次下地劳作,只有天空出现满天星,当天的劳作才会完毕。等到驾着牛车回到家,差不多已是晚上九点。我和弟弟两个人紧紧拉着姐姐的手,摸着黑,坐在院子内的梧桐树下,饥饿辘轳,等待母亲回家做下一顿热气腾腾的饭食。
母亲每次回到家,就会急忙洗手洗脸先去做饭。虽然做的饭不是什么山珍海味,都是些素材粗粮,更没有足够的油水提香,但里面却有母亲辛苦汗水的味道。母亲总是尽量做的味道好一点,还要隔三差五的改善一下生活,有时候烙面糊饼、贴死面饼子、蒸荠馏、包萝卜包子。最好的饭食就是饺子,由于包饺子耗时较长,母亲每次都会将水饺尽量包大一些,压缩时间,能让我们姐弟三人吃饱饭后,去房间睡觉,争取明天早起。
可是,就算是这样,我们姐弟三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饺子,只能在过年时吃个够。久而久之,母亲更是养成了包大个水饺的一种习惯,更是不会捏制小一点的水饺。
俺们家的水饺,就这样在奶奶的大力宣传下,村里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这样,奶奶每年过春节专门等着俺母亲包的水饺给俺们家老祖宗上供。用爷爷说的话:“老祖宗们到死也没有吃过这么大、这么多肉、这么香的水饺,给老祖宗们报个信吧!现在日子好过啦!请老祖宗们保佑俺们这些下边活着的人,平平安安吧!”
现在,我们姐弟三人已经全部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我们最爱的爷爷奶奶也已入土为安啦!父亲整天骑着电动三轮车沿着村北宽敞的公路,到新划分的人口地和承包地走走看看。沟渠挖到田边,引来了黄河水,地头电线杆子通着电,地下水井都安上了潜水泵,用父亲的一句话敞亮的说:“真方便啊!合上电闸,就浇地。秋收、麦收全部是收割机,收割都不用自己花钱啦!都是国家给老百姓出钱,更别说向国家交钱了,不交公粮都多少年了,国家每年还要给老百姓农业补贴,共产党好,国家好啊!”
俺母亲现在,专职给俺姐弟三人看孩子,不知练了多少次了,饺子包的还是那么一个大啊!父亲笑着对我们姐弟三人说:“你妈包的饺子不算大啦!咱们村哪户人家不是包的这么大,比你妈包的水饺大的多了去了。”俺们村的大个水饺在俺们镇上算是远近闻名啦!
今年春节到,俺们村里人家早就买好了猪肉、羊肉和牛肉,备好年货,鞭炮响起,过大年喽!
作者:许庆鹏,一名金融基层工作者,热爱文学创作,作品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