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 以色列海法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为了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表态,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呼吁下,于伊斯坦布尔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美国政府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一事,并商讨具体应对措施。
会议结束后,伊斯兰合作组织发表公报,宣布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首都。
57个伊斯兰国家元首与代表与会,使得这次峰会似乎展示出了伊斯兰世界的“团结”;考虑到不久前土耳其领导人埃尔多安刚刚警告过美国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穿越红线”,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甚至宣布要向耶路撒冷派驻部队,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也表示将不再接受美国主导的巴以和谈进程。在此背景下,此次声势浩大的伊斯兰合作组织,似乎预示着伊斯兰世界将要在巴以问题上采取实质性的措施。
但是实际情况是,声势浩大,数量众多,往往容易导致内部纷争,失去凝聚力。在巴以问题上,无论是阿拉伯世界还是伊斯兰世界,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立场。对于伊斯兰世界来说,彼此之间的竞争要远远大于对以色列的仇恨,彼此之间的提防要远远大于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对于巴勒斯坦人的援助,除了外交辞令上的“公平正义”,几乎所剩无几。
对于很多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来说,巴勒斯坦问题一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通过在巴以问题上的强硬表态,阿拉伯领导人可以凝聚国内共识,增强自己政府在国内的合法性,进而打击国内政敌和地区竞争对手。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表示对于巴勒斯坦的支持,都表示要积极的帮助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抗击以色列,比如萨达姆政府下的伊拉克,曾长期给伊拉克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提供进经济援助,叙利亚阿萨德政府也给予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上的诸多优待,埃及纳赛尔政府更是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视为捍卫自己“阿拉伯世界领导人”的重要工具。
但是另一方面,巴以问题上任何重大的风吹草动,尤其是巴勒斯坦民族独立事业遭受巨大挫折时,各个阿拉伯国家政府合法性也必然会受到巨大冲击。巴勒斯坦民族独立事业的受挫,将会极大的影响散布在各个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难民和学生,这些群体一旦发动游行集会,必然会以“政治正确”搅动阿拉伯国内政治秩序,给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造成新的政治危机。比如很多学者都认为,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约旦国王侯赛因并不愿意加入与以色列的战争,因为侯赛因很清楚约旦的国力无法抵挡以色列的进攻,但是在国内“民情激昂”的背景下,侯赛因不得不做出对以色列“宣战”的决定,最终导致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被以色列占领。
有了历史的教训,各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对于巴以问题都小心翼翼。一方面穆斯林国家往往借助外交平台,相互之间“赛嗓门”,比如埃尔多安不停的高呼要“与以色列断交”,“以色列是恐怖注主义国家”,以此凝聚国内的合法性;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国家领导层却因为担心可能出现的国内政治乱局,并不愿意真的“出力”,或者支持巴勒斯坦团体在其他“地区对手”国内“闹事儿”,祸水他引。一些巴勒斯坦人甚至和笔者抱怨,那些海湾富国,宁可去欧洲购买一支昂贵的足球俱乐部(如巴黎圣日耳曼),也不愿多投资金帮助巴勒斯坦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