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又叫东坡肉,是我国餐桌上的一道大众菜肴。肉质肥瘦相间,香甜软糯,入口即化。东坡肉的来历跟一位爱极了它的人有着扯不断的联系,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词人苏轼。他将红烧肉推上了历史的巅峰,苏轼不仅是文学家,书法家,绘画家,他还在烹饪方面有所擅长。“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这首苏东坡的《食猪肉》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烹饪之道。
一是传说苏东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并为当地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农夫为表感谢,特地留他吃饭。乡村美景陶醉了苏东坡,他不禁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 ”。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这是苏东坡在教他怎样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不料这样煮出来的肉还真是别有一番香味哩!
二是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夫人王弗制作的传统名菜,因苏东坡极其喜爱而得名。相传,有一次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进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这么一来微黄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顿时乐坏了苏东坡。苏东坡不仅自己反复炮制,并留下了记录,还向亲朋好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一般流传的是第二种。
不过,苏东坡可不是个不顾吃相的普通吃货,文豪嘛,即使爱吃,也要说得清新脱俗一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就是文艺吃货的高明之处。
河豚的鲜美令人垂涎三尺,可是大家都知道河豚有巨毒,处理不当,便有生命危险,因此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前不久上映的电影《喜欢你》中,金城武在剧中拼死吃河豚,结果食物中毒,产生幻觉。
但是人们仍抵挡不了河豚的鲜美味道。河豚最鲜美,味道最好的部位在肚子,被称“西施乳”,单是听听名字,就叫人浮想联篇。
很不幸,苏东坡也喜欢吃河豚。苏东坡在常州做官时,有个当地的官员为巴结他,请他到家里吃河豚。这下可挠到了苏东坡的痒处,他立刻答应了。
河豚上桌,苏东坡运筷如飞,根本就停不下来。当地的官员本想请他文雅一番,写几首词助助兴,回头也好出去炫耀一番。结果,苏东坡的吃货本相暴露无遗,根本就不顾这茬。
一条河豚被他吃了个精光,这时,他扔下筷子,说了一句:“也值一死。”
这四个字,虽然苏东坡以前写的名作那么气势磅礴,却也道出了河豚的妙处。
既然是文艺吃货,苏东坡当然是会写几首跟吃有关的诗词的。他的《食猪肉》、《老饕赋》《豆粥》等作品,都与吃有着密切关系。
他的《食猪肉》是这样写的: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了解苏东坡有一本书不得不读,就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林先生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这样评价苏东坡:“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林先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苏东坡,但这不是苏东坡的全部,除此之外,苏东坡还是一个造诣颇深的美食家,一个超级大吃货,不仅体现在他的好吃知味而且懂吃会做,追求食中的情趣,绝对是吃货中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努力的方向。
(东坡馈肉)
列数以“东坡”命名的菜肴,就可以看出,苏诗人是个多么资深美食家,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豆腐)
苏东坡爱吃肉是出了名的,且看他的《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黄州寂寞的岁月里,每天一碗红烧肉,将诗人的“一肚子不合时宜”替换成“一肚子美味”,人生和胃都获得了充实。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咳咳,以上对苏轼的介绍可以说是十分全面了,但是,还有一个苏轼还有一个大特点没介绍。
那就是,苏东坡,他是个大吃货。
在那个年代,文人都喜欢写诗。
有人喜欢歌功颂德、赞美一下太平盛世;有人喜欢写写人生静好,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会来;还有人喜欢针砭时弊,抒发一下个人怀才不孕不育。
但是,苏轼就是那人见不一样的烟火,不仅写了一篇《老饕赋》自封老饕,还写了不少关于吃的诗,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那些隐藏在苏诗里的美食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节选)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有话说:春天到了,鸭子能吃了,春笋能吃了,海豚也能吃了,好开心啊!《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节选)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此生也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苏轼有话说:喝着道士的鸡苏水,吃着小童煎的茶汤,偷得浮生半日闲,舒服啊!《初到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有话说:长江鱼,好吃!南方笋,好吃!哎哎妈,吃的太好了,咋觉得我官做得这么腐败呢!
苏轼一生既有高居朝堂、志得意满的风光,也有被坑的九死一生、失魂落魄的遭遇。
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就是他先后三次,被贬谪的地方,也是他人生不堪回首的三次低谷。
然而,他在湖北黄州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在广东惠州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天涯海角写诗赞美儿子苏过蒸的芋头“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苏东坡的后半生颠沛流离,60岁时被放逐到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敌人越想折磨他打击他,他便活得愈发积极昂扬。黄河泛滥,苏东坡七十余日在河堤上治理,民众送来猪肉慰劳,他推辞不掉,将这些肉按自己“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的经验加工成熟后再回赠百姓;
在惠州他修建桥梁、清洁饮水、赈济灾民,真诚地热爱着这片当时被认为瘴气弥漫的土地;“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苏轼在海南期间为当地的文化教育做出卓越的贡献,他用自己的积蓄搭成五间茅屋,建立“载酒堂”为当地学子答疑解惑。
做能做的事情,吃暖心暖胃的食物。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
吃货有很多,苏轼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