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清朝垮了,谁第一个在紫禁城剪掉了辫子?

2021-11-05 21:19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 皇帝溥仪颁发了《清帝逊位诏书》,标志着 大清王朝正式灭亡,国家更名为中华民国。皇族虽然还可以住在紫禁城里,但是既然已经是中华民国了,清朝人固有象征的长辫子是不能留的。那么,在紫禁城里,是谁第一个剪去辫子呢?

大家看清宫剧里,无论是皇族还是百姓,都是前面脑门倍儿光,后面一个大辫子,可实际上真正清朝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几乎就是光头,这阴阳头是清末才慢慢出现的。

清朝入关后,颁发了“剃发令”。当时,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还有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同时也是为了中国的长期稳定与统一。

在辛亥 革命成功后 ,刚刚成立的军政府即下令剪辫,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剪辫子运动。

当时人们流传着:“不剪发不算 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一时间,剪辫浪潮席卷大江南北。

而在逊位后的紫禁城内,也弥漫着究竟剪不剪掉辫子的迟疑,最后,一个人的行动,带领大家开始减掉辫子。这个人就是溥仪。

根据“ 大清 皇帝退位后优待之条件”,皇族成员仍可以“暂居宫禁”,受到“中华民国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也没有被要求改换民国服饰、发型。清帝退位数年后,紫禁城内依旧是辫子的世界。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从民国二年起,民国政府内务部就几次给内务府来函,请紫禁城协助劝说旗人剪辫,语气都非常和婉,但都没有提及到他和大臣们的头上。

内务府用了不少理由去搪塞内务部,甚至辫子可做识别进出宫门的标志也作为一条理由。最后,还是溥仪打破了这个了这个僵局,他带头剪掉了辫子。有溥仪带头,几天工夫,紫禁城内千把条的辫子全不见了。

溥仪为什么带头剪辫子呢?这还和他的洋老师有关。1920年的一天,溥仪的“洋帝师”庄士敦告诉他,西方人嘲笑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并且经常渗透辫子的坏处。听到这些,溥仪决定减掉辫子。

清末 皇帝溥仪,或许和明末 皇帝朱由检真的有些相像呢。或许,他们真的都不是亡国之君,却成了亡国之君。只不过好在溥仪,没有像朱由检一样吊死在煤山上。

把一个国家的成败全系在一个人的身上,全都推到一个人的行为上,显然是不太合情理的,英雄可造时势,时势造也可英雄。错的不是他们,错的只是过往的决断,和那个时代罢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