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汉奸必须没有好下场:汪精卫的坟墓被炸毁、骨灰被丢弃

2021-11-05 09:57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四百四十五期】(历史系列第172讲)

73年前的今天,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病死在日本名古屋医院,汪伪政权将他安葬在中山陵。随着抗战胜利,国民政府应人民的要求将汪精卫坟墓炸毁,将遗体火化后又将骨灰丢弃。曾经的中华民国副总裁,最终落到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听萨沙说一说吧

汪精卫死在日本时,已经是1944年11月。此时日本在各大战场节节败退,汪伪政权已经风雨飘摇。汪伪政权中的聪明人,包括周佛海之流,都开始和重庆国民政府联络,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的葬礼就不适合大操大办了。

不过,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在汪伪政权仍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陈璧君是个性格比汪精卫还要强硬的人。

当年汪精卫遇刺中弹时,曾经哭着说活不成了,陈璧君却喝止他,让他不要流泪示弱(陈璧君认为是一旁的蒋介石下得毒手)。

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日本方面先是选用上等的楠木做了一副棺材,然后用“海鹣”号专机将汪精卫的遗体运回南京。在中美联合空军掌握指控权的当年,这并不容易。回到南京后,汪精卫的棺木暂时停放在伪国民政府大礼堂,专门成立了“哀悼委员会”负责丧葬事宜。

将汪精卫葬在哪里,倒是一个难题。

汪精卫出生在广东三水,一般来说人死后要回乡安葬,陈璧君却坚决反对!

为什么呢?汪精卫生前有一个愿望,就是死了以后能够安葬在中山陵附近的梅花山上。

梅花山的位置比中山陵稍低,汪精卫希望葬在这里为孙中山总理守灵。

其实,蒋介石也有这个愿望。

蒋介石死前多次说,希望死后迁回南京中山陵安葬,百年千年为总理守灵。

蒋介石这个遗愿可谓人所共知,他的棺木至今在台湾溪湖没有安葬,就是等待将来能够迁回去。而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去世以后,没有同蒋介石合葬,而是迁回了上海宋家祖坟。

因为汪精卫的这个愿望,陈璧君力排众议,最终决定将陵墓设在中山陵。

自然,陈璧君不是草包。她也明白一旦日本投降,汪伪政权垮台,汪精卫的陵墓就很可能被国民政府强行搬走甚至破坏。

为此,陈璧君安排汪伪政权对陵墓特别加固。

汪伪的工兵部队在日本人的指挥下,花费很多心思,最终制造了陵墓。

汪精卫的陵墓可谓坚固至极,用五吨碎钢铁块,掺在混凝土中浇灌。

汪精卫的陵墓就像碉堡一样,有一个厚厚的壳子。这样的陵墓,一般的钢钎是无法打穿,开枪甚至开炮也是无法摧毁的。

同时,陈璧君刻意没在陵墓中放置任何值钱的东西,以防止盗墓贼图财。

史料记载,汪精卫墓原计划建墓室、祭堂、牌坊、警卫室等,预计造价5000万伪币。1944年11月23日,汪伪当局举行了所谓的“安葬大典”。因为日本迅速投降,只建成了墓室、祭堂、警卫室,但也花费不菲。

相信关注历史的朋友也有炒股的,笔者没事也炒股,最近认识了一位老师,是赚了不少钱,本月4号:买了川恒股份,累积三个涨停板,赚了27%,本月7号,买了金鸿顺8号卖出又是拿了一个涨停,炒股的朋友可找到他扣扣:2696013482他的方法真的不错。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汪伪政权迅速垮台。全国共有14932名汉奸被判刑,其中死刑369人,无期徒刑979人。

陈璧君被捕后,鉴于她能力有限,对于汪伪政权的作用也不大,以汉奸罪判处无期徒刑,没有除以极刑。

在大小汉奸纷纷接受惩罚的时候,最大汉奸汪精卫的坟墓还在中山陵,全国市民尤其是南京市民的意见很大。

报纸连篇报道,要求将汪精卫的坟墓立即迁走。

1946年1月,蒋介石让何应钦处理这件事。

1月15日,南京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南京宪兵司令张镇、陆军参谋长肖毅肃以及南京警备司令邱维达等高级官员,被请到南京黄埔路参加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由何应钦亲自主持。

何应钦开门见山的说:今天来是讨论怎么将汪精卫的坟墓迁走。我们处决了不少汉奸,但最大的汉奸竟然葬在国父陵寝傍边,人民意见很大。委员长的意思是立即迁走,具体方法你们来讨论,我不干涉。不过要尽快,10天内必须处理好。

说完何应钦就走了,留下几个人商讨怎么处理。

当时驻扎南京的部队是邱维达的抗日铁军第74军,最终决定由74军51师工兵营负责执行,宪兵负责搬迁和维持秩序。

营长李东阳先赶到梅花山,仔细研究了汪精卫的坟墓。

这个陵墓确实非常坚固,相当于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永久性防御工事。

工兵认为就算用105毫米野炮在远距离炮击,也难以将其摧毁。

商讨再三,营长李东阳最终决定用大量炸药爆破。

上面催的急,李东阳决定于1月21日执行。

当时汪伪政权垮台不久,南京周边还有不少汉奸的党羽活动。

怕这些小汉奸来搞乱,同时也怕白天出现大爆炸声惊吓民众,最终决定晚上12点进行。

晚上,南京市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74军长邱维达等都亲临现场监督。

营长李东阳为了确保爆炸成功,使用了高达150公斤的TNT炸药。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后,汪精卫坟墓被炸开。

营长李东阳指挥士兵,准备跳进去抬出棺材,谁知道里面竟然还有一层坚固的水泥外棺。

工兵们第二次用炸药炸开外棺,最终打开了汪精卫的陵墓。

时任南京市市长的马超俊,亲自开棺验看。

汪精卫的棺木里面空空,只有汪精卫的遗体和一本诗稿,别无他物。

汪精卫的遗体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上面盖着青天白日旗。死后做了防腐处理,遗体下葬1年多也没有腐烂,五官完好,只是皮肤发黑,出现了一些黑斑。

那本诗稿是汪精卫生前亲自书写的,大部分是他自己的诗。其中最后一首,字迹潦草,可能是汪精卫死前几天所写的:“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对遗体衣服进行检查,发现口袋里面有一张纸条,是陈璧君的笔迹。纸条上写着:魂兮归来。

为什么这么写呢?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人如果死在异乡,即便遗体回乡,魂魄也是回不了的,必须使用专门的招魂仪式。

这个魂兮归来的纸条,应该就是招魂仪式的一部分。

搬出棺木后,营长李东阳奉命平整好坟地。后来,汪精卫墓址上建了一座小亭,两边修建了长廊,这就是现在梅花山上的观梅轩。

其实,梅花山还是留有一些坟墓的痕迹,主要是水泥的底座,萨沙也曾经看到过。

南京的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梅花山亲自找一找。

至于汪精卫的遗体连同棺木,等在一旁的卡车,连夜运到清凉山火葬场(南京的朋友们,你没看错,就是清凉山)。

火葬场的工人将棺木放入火炉,花费了差不多1个小时烧成灰烬。

怎么处理这些灰,有两种说法,第一是说工人采用鼓风机,直接将灰吹散到空中,剩下的按照一般流程扔到,火葬场专门处理这些灰烬的地方了。

第二是说将这些骨灰全部扔进了长江中。

于是,汪精卫就这样死无葬身之地。

很多人认为国民政府对付汪精卫过于凶狠,人都死了,还要这样赶尽杀绝干嘛?

其实,这主要是树立一个汉奸下场的榜样。

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人口这么多,如果没有汉奸配合,外族即便再强也是难以征服我们的。

以虚弱的南宋为例,就是因为内部大体团结,和蒙古作战了近50年,先后2个蒙古皇帝死在中国境内。

但明军因内部四分五裂,加上大量汉奸的协助,满清入关不过10多年就亡国了。

所以,汉奸是比外敌更可恨的东西。

写到这里,萨沙想起写过的一些八路军战史。

八路军认为,鬼子是很难对付得了游击战的。

其他不谈,鬼子下乡扫荡,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也分不清游击队和老百姓。

鬼子只能乱砍乱杀一通,反而会激起老百姓的反抗心理,更加支持八路军。

自从日本人开始所谓以华治华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在汉奸伪军的协同下,鬼子能够针对八路军的弱点进行各种袭击和政策。别的不说,以往鬼子来扫荡,八路军民兵就坐在老百姓里面,鬼子根本分辨不出来。

但伪军只要一听口音,立即知道是不是八路军。

在伪军的协同下,八路军游击战越来越困难,一些根据地都变成了日战区。

到了后期,鬼子已经将华北大部分地方交给伪军和伪政权负责。即便是扫荡,也从以往单纯日军配合几个带路的汉奸向导,变成了所谓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了。

以往鬼子在一个县城往往驻扎不少部队,较大的县城甚至能驻扎1个大队。

抗战中,后期日军在县城往往只驻扎一个中队(连)甚至一个小队(排)了。

大家都看过的《平原游击队》中,那个老鬼子松井,不过是一个中队长。

那么,我们游击队在一个县往往有数百上千人,对付不了几十个鬼子?

当然不是了。

关键在于还有为虎作伥的伪军,每个县至少数百人。以华北伪军中的一支,大名鼎鼎的皇协军(治安军)为例,仅仅在1941年就有12个集团,总兵力号称10万。

治安军可不是乌合之众,而是受过日本训练的正规军,武器装备比八路军还好。

扯远了,汪精卫建立的伪政权,对于日军帮助是非常大的。

那么,汉奸的定义是什么?

无论古代现代,无论中国外国,汉奸定义都是一样的,就是:一切直接或者间接危害国家民族的人,都是汉奸。

除了这个以外,再也没有第二个标准。

那么,汪精卫显然完全符合这个汉奸的标准。

做了这么危害国家民族的坏事,死无葬身之地也就只能怪你自己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