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民不愿意提及的伤疤,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师,在实战中不堪一击,被日本水军轻松击败。此后,被吓破胆的清政府更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贻害无穷。在当时,很多仁人志士并不服气,一般人都认为,虽然海战失利,但是我中国地大物博,死不投降,在陆地进行持久战,未必不能耗死资源贫乏的日本。
这当然是一条光明而正确的道路,后来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也正是在此理论指引下取得的胜利。然而,在当时还有一个人,曾经祭出了一个大杀招,倘若他能成功,恐怕战争的结局不会如此简单。
这个人叫做宋育仁,和宋教仁只有一字之差。林则徐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稍微差一点点,被称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能有如此之眼光,得益于曾经以参赞的身份陪同公使龚照瑗出使欧洲的经历。
他在欧洲期间,不仅仅考察当地的经济面貌、政治格局还认真研究过国外的军事和武器。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因为龚照瑗回国述职,他就从以参赞的身份代理公使的职责。他这个公使,所交涉的国家还不少,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四国。
甲午战争时时刻刻牵动了宋育仁的拳拳热心,在战争初期,他就估计到日本处心积虑很久,北洋水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恐怕会有挫折。他积极主动上书朝廷,指出“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这也就是后来的持久战思想。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清军竟然败得如此迅速,平壤遭到惨败,黄海海战全军覆灭,输了一个底朝天。宋育仁心急火燎,祖国的命运和他联系在一起,他突然迸发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得知英国卖给阿根廷、智利两国的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便与使馆参议杨宜治等工作人员秘密商议,先高价买回这批军舰,再雇佣澳大利亚水兵两千人,组成一支小型水军。
这支水军要干什么?他打算假借澳大利亚商团的名义,以保护上船为名,从菲律宾出发,直取日本的东京和长崎。这个计划看起来疯狂,其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按照宋育仁后来的说法,因为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可以悬挂英国国旗,而澳洲又与日本比较接近,突然奇袭,很可能一击命中。到时候东京大乱,不说一定能灭掉日本,起码谈判桌上中日可以平等对话。
宋育仁并非纸上谈兵,他把一切工作都做好了。在军事上,他与英国康敌克特银行经理格林密尔等商定借款三百万英镑,购买了兵舰和枪弹武器,并备齐了各级战斗人员。人员组编好之后,他甚至都已经联系到前北洋水师提督琅威里,交给他去报仇雪恨。
在政治上,他一面密报清廷,请求批准;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刘坤一、张之洞等重臣,希望取得他们的支持。本来他在欧洲这么多行动,动静不可谓不大,但因为焦头烂额,谁也顾不上这边,清廷竟然一直都不知道他在干嘛。
直到公使龚照瑗返回欧洲,得知这一切,几乎吓晕过去。他知道清廷已经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和谈,便以“妄为生事”的罪名将宋育仁的事禀告了朝廷。李鸿章不愿意雪耻,反对宋育仁的做法,慈禧太后更是怕事,宣布将宋育仁所作所为全部作废,并且用加紧电报把这个胆大妄为之人召回国内。
不久,《马关条约》达成,可笑李鸿章宁愿跑到日本受辱,可笑慈禧宁愿割地赔款,也没有胆量将这个计划试一试。宋育仁的奇袭之谋最终胎死腹中,他只能望洋兴叹,把满腔的愤怒压制在心中。归国途中,他把这次的全盘计划写成了《借筹记》,以慰壮志难酬之心。
后来由于此事牵扯的人太多,又属于爱国行为,清廷有所顾忌,没有严惩宋育仁。但是从此之后,这位热血男儿,对于政治心灰意冷,只是涉足商界、文化界以帮助中国自强。他晚年致力于国学研究,专心修志著书,几乎不问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