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抗日战争 >正文

抗战记忆的变迁:从教科书看国家历史观转变

2021-10-13 13:42    

每一次课程标准及相应历史教科书的修改,有关抗战的叙述,都有相应的改变,以适合不同时期的需求,也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特点。其中,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是对国民党、苏联、美国在抗战中的作用的解读。

1950年元旦,解放军四野一个班的战士,护送三名干部,全副武装,乘坐专轮,押送两大包货物,从武汉出发,历经24天,终于抵达重庆。

此时,距离重庆解放仅一个月,距离中国共产党宣布建国仅三个月。

他们所押送的这两包货物,是新版教科书的纸型,以确保在当年9月秋季开学时,替换下所有国民党政府发布的旧教材。

替换教材的工作,在全国所有的解放区,都在加紧进行。中共在1949年初进入北平之后,将教材的替换作为重大的政治工作,成立了"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编订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历史教科书,是替换的重中之重。新生的红色政权,要用新的历史记忆雕琢新中国。

在这年8月,秋季新生入学前一个月,一份题为《小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的文件发布,这是新政权的第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自此迄今,共颁布了25个历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涉及小学、初中、高中的历史教育,作为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依据。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大力扫除文盲,推广基础教育,官方的学校教育对普通中国人的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1949年之后官方发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成为几代中国人接受基本历史教育的来源,并且,对于其中大多数人来说,这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历史知识的来源。

在这些历史记忆中,抗日战争是重中之重。每一次课程标准及相应历史教科书的修改,有关抗战的叙述,都有相应的改变,以适合不同时期的需求,也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特点。其中,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是对国民党、苏联、美国在抗战中的作用的解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