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权威足球媒体442杂志的专栏作家Emmet Gates撰文,通过实地考察中超联赛,从一个足球发达国家的足球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中国正在兴起的球迷文化做出了解读。
442杂志的工体探营报道
酷热,这就是我从东四十条地铁站走到北京工人体育场北门(当地人叫工体)的那段长长的路上的感受。手机快速查询,显示温度高达摄氏34度,令人眼冒金星,时间是下午五点半。还好行道树给人行道提供了一些庇护。绿黄相间的主队球衣越聚越多,黄牛们夹杂在里面拼命地大声兜售球票。在西欧,黄牛党几乎绝迹。而这里,黄牛们似乎没有被惩罚的担心,每个黄牛都拿着成沓的球票。尽管我对中国的了解还很浅显,但我还是听到一个黄牛以90元(大致10英镑)的价格向当地人兜售球票,几步之后又听到另一个黄牛向一个外国人发誓,200元(大致23英镑)看领头羊北京国安队对阵上海申花队绝对值了。
报道部分原文截图
通往球场的路是对商业化的最好诠释,街头小贩争先恐后地向人推销国安商品。在英国最常见的唱队歌和呼喊偶像名字的场景,在这里却看不见。虽然热闹,但与其他北京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地方别无二致。进了北门,我被检票员拖到一边,检查我出示的证件后,给我签发了球票。经过两个著名的北京夜总会(想象中的名字叫VICS和MIX),再通过五次,是的,没错,五次安检后,就可以看到球场内的景象了。工人体育场是一个对于审美有些残酷的建筑。它建于1959年,它的碗状混凝土造型,让人想起了意大利足球的标杆体育场。这是一个没有修饰,轮廓粗糙的竞技场。我不得不从一个正要拥进肯德基的三口之家中勉强穿过,才能走向我的座位。
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工体,造型颇具年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