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这是一支起义部队,越打越强成为主力,对越反击创造丛林作战典范

2020-11-05 17:46    

12兵团85军110师前身是西北军方振武部,参加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我党对这支部队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策反工作,逐步掌握了对该师的领导。1946年底,晋冀鲁豫中央局批准在110师成立工作组,组长刘浩(110师联系人),成员有廖运周(110师师长)、廖宜民(110师副官处主任,廖运周的本家弟弟)、徐仁、刘扬、李俊成(后任工作组组长)、张士瑞、金克、杨振海等。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时,中原野战军在1948年11月25日基本完成对黄维兵团4个军10余万人的大包围,一切还立足未稳,合围尚不严密。在双堆集的黄维当时很清楚处境的危险,26日,他制定了一个突围计划,即在27日早晨,以10军和85军拼力向东南攻击,18军向西、向南掩护,并俟10军、85军攻击进展后,再向东转移。14军在浍河南岸阵地防守掩护,尽可能集中兵力与10军协力攻击。他的企图是以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迅猛突围,直奔蚌埠以北。这个计划如果得到贯彻执行的话,中原野战军能不能挡得住就不好说了。对85军,他看中了正是廖运周的110师,全师近8000人,还没有受到解放军的打击。

廖运周接到命令时,觉得那个“最有利的时机”到了,他一方面安排张士瑞把黄维突围计划送到解放军阵地,一方面紧急开会部署起义事项。当时该师人事为:师长廖运周,副师长杨柳营,参谋长洪炉青。下面的3个团:

328团团长姜继鑫(85军军长吴绍周的亲信,起义前被吴绍周留下做军预备队,未拉走)

329团团长刘协侯(起义中坚力量)

330团团长金汉章(起义中坚力量)

张士瑞送计划出去,未有回音。廖运周不能再等了,他又派杨振海出去直接找解放军联络。负责防守南面包围圈的是王近山、杜义德的中野6纵和陕南12旅。杨振海到12旅阵地上被送到6纵,恰巧找到了老战友6纵司令部作战参谋武英,这么一汇报,中原野战军才知道110师要起义,开始还不敢确定,担心廖运周起义的诚意,毕竟6纵首长对廖不了解,一下子过来4个师,万一让出了口子,敌人跟出来,还真挡不住。通过武英的详细介绍,王近山确定了110师是真起义,马上做出周密安排,并向邓小平汇报,让武英作为联络员在杨振海走之后化装进入110师。

为确保起义突然和不让黄维生疑,廖运周在27日凌晨4时向黄维建议,先由110师率先行动,打头阵,待进展顺利,其他主力师再跟进,以扩大战果。蒙在鼓里的黄维很是感动,连夸廖运周是好同学(两人都是黄埔毕业)。廖运周刚回师部,武英就到了。

1948年11月27日晨6点,110师(欠328团)5000多人,从双堆集附近的周庄、赵庄准时开出,按照拟定的路线,在通向解放军6纵阵地的道路上迅速前进。行军部署是329团为前卫,330团为后卫,师部及直属队(炮兵营、运输营、特务连、化学炮连、通信连、工兵连)为本队。开始行动时,部队成一路纵队,摆了20多里长,武英一看,这哪成,赶紧跟329团团长刘协侯说,刘马上命令部队成两路纵队出发。后来不断改变口令:成四路纵队跟上!成六路纵队跟上!成八路纵队跑步前进!

两个小时后,110师通过了解放军阵地,到达目的地吴大庄和西张庄,总行军约30里!起义顺利成功。当天下午转至左翼2纵防地彭家寨、孟庄、李庄隐蔽起来,该师炮兵营则参加了6纵17旅阻击黄维兵团突围的战斗。

12月1日,110师正式通电起义。可以说,110师的起义是在没有得到上级批准的情况下,抓住时机,当机立断,主动发起的。它的成功是长期埋伏、有效掌握部队的必然结果。

对于110师的战场反戈,黄维开始还以为是解放军截断了联络而得不到任何消息,后来知道时简直要气死,大骂廖运周不讲义气,是叛徒。据18军军长杨伯涛回忆,得知廖运周起义属实已经是一个星期之后。他认为110师的起义严重影响了85军的士气,导致该军作战意志非常消沉。而且,“按当时的态势,如果廖不起义,整个第85军集结到双堆集东南,则又是一种情况,战役会更残酷。廖师的起义也影响了第12兵团的军心,一般军师长无不泄气。接着第23师黄子华在阵地上向解放军投降,虽有种种原因,但主要是廖运周师起义的连锁反应。”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后,110师又转至河南鹿邑五台庙地区(今属郸城县)进行短期学习和整训。当时中原军区派袁血卒率一个30多人的工作组进驻该师,开始艰苦细致的改造工作,使起义部队的思想觉悟、生活作风等许多方面 有了很大提高和进步。不久,110师又转至漯河地区继续整训。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分编为二野第13军和14军,决定以起义的110师一部及原4纵11旅和22旅各一团组成14军42师。师长廖运周、政委张子明(原陕南12旅副政委)、副师长崔正三(原4纵11旅33团团长)、副政委李俊成、参谋长罗春云(原4纵11旅32团团长,有的资料讲参谋长是廖宜民,实际他担任的是临时参谋处长)、政治部主任范戈(原4纵政治部秘书长)、供给处处长杨战士、卫生处处长李国文。

廖运周与张子明

42师124团由原4纵11旅33团改称,团长崔正三(兼),政委张渡人。125团由原4纵22旅64团改称,团长周仕泰,政委周力。126团是个新组建的团队,由64团的第3、6、8连组成第1营。从33团抽调骨干42人,结合豫西郾城游击大队组成第2营。起义的110师400余人分散编入1、2营各连。第3营是部队到江西后,8月份从山东渤海军区警卫团调来4个连组建。该团团长刘协侯,政委鲁子敬。编入126团的400人,应该是原329团的核心。42师的3个团中,124团是师主力团,125团其次,126团更后。没人会想到,以后126团的名气会盖过124团和125团。

42师编成后,即在军的序列里开始南下,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追击浙赣线、湘赣边作战,战果不多。直到参加广东战役和广西战役,才真正受到了锻炼,战斗力明显提升。当时师长廖运周去北京参加开国大典,部队主要由政委张子明和副师长崔正三指挥。10月24日,125团在广东战役江电公路阻击战中,打退西逃之敌8次集团冲锋,团副政委和1营营长、教导员均英勇牺牲,毙敌数百人,俘敌700余人,对全歼阳江之敌起到了重要作用。14军军长李成芳当即通令嘉奖:“你们今日战斗的很好,望动员全体指战员,再接再厉,为全歼刘安祺兵团而努力,以尽全功。”战后,4兵团司令员陈赓也对125团的阻击战斗进行了表扬。

12月5日,124团在广西战役中抢占平银渡,猛打猛冲,毙伤敌团长以下300余人,俘敌1380余人,缴获大批枪炮等军用物资。尔后,42师主力在41师122团的配合下围攻钦州,全歼白崇禧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及直属部队一部,共俘敌120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1950年1月,42师进军云南,在昆明短暂休整后,于3月初向滇西进军,4月到达丽江,途中还抽调出124团参加了西昌战役。这一年多来的南下行军作战,对42师锻炼很大,累计歼敌2万余人。相比以前110师官兵不知为谁而战,现在全体指战员则有了统一的信念,那就是向华南、向西南进军,消灭残余的国民党军,解放全中国。在追击作战中,广大指战员表现出高度顽强精神,在寒冷天气,仍着单衣,爬山涉水,忍饥受冻,每天行军都超过百里,基本没有停止过战斗行动。对于起义官兵而言,这在以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42师进驻丽江后,兼丽江边防区,开始在丽江地区的剑川、鹤庆、华坪、中甸、德钦、维西等县建政剿匪。1950年10月,还合编了随卢汉起义的74军改编的解放军暂编第12军之36师,补充了数千名士兵。此后,42师长期战斗在滇西高原上,牢记使命,保卫边疆,巩固国防,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为滇西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直到1968年调防滇南蒙自。

1950年10月至1963年2月期间,为和平解放西藏,42师先后3次奉命进军西藏,参加昌都战役、解放察隅、平息康(南)中(甸)小(凉山)叛乱作战,给叛乱分子以沉重打击,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阴谋,维护了祖国统一,增进了民族团结。这是42师保卫祖国边疆做出的最大的功勋,永载史册!

需要指出的是,进军和驻守察隅的42师126团团直一部和第1营后来划给西藏军区,改成了153团,战斗力很高,参加了剿匪、平叛和中印边境自卫作战,有出色表现。1963年3月9日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肖明生就是该团5连炮排战士。以后发展为53师157团,在历次整编中仍有余脉可循。126团以老1营归建的1连和40师118团的1个连及14军军直警卫连为基础,又重新组建了1营。

1964年8月,42师126团组织成建制、全副武装泅渡金沙江训练,其经验受到主席的亲笔批示,并在全军推广,126团此后积极贯彻“八六指示”,开展走、渡、打配套训练,超过90%以上的人员可以泅渡昆明军区党委提出的渡过“四江一河”(即怒江、金沙江、澜沧江、红河)的要求。更厉害的是,126团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均能多次整建制泅渡过金沙江,全面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该团多次受到总部、昆明军区、14军的通报表扬,成为全军武装泅渡江河的先进团,这是42师在解放军军史上的又一大亮点。

1979年2月,42师奉命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是首先歼灭拔坡、班老、那马地区越军,然后沿7号公路向郭参、铺楼方向发展进攻,协同兄弟部队40师歼灭红河东岸之敌。该师指战员顽强作战,英勇杀敌,基本实现了作战企图,共歼敌1047人(42师牺牲256人,伤880人),其中毙敌254团少校副团长以下979人,俘敌68人,缴获各种火炮30门、轻重机枪83挺等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战后,昆明军区给126团记集体三等功,其1连被授予“钢刀连”荣誉。124团2连班长高华忠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42师亦奖给124团1连“猛捣敌巢”锦旗。

扣林山拔点作战

1981年5月7日起,42师奉命参加扣林山拔点还击作战,包括防御作战在内,历时两个多月,全歼越军313师19团9连、11连和824特工团一部,共歼敌802人(42师牺牲104人,伤369人),缴获火炮18门及军用物资一批,有力打击了越军嚣张气焰,被誉为“创造了在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战后,126团1营被授予“扣林山战斗英雄营”称号。昆明军区给126团记集体二等功,126团3营记集体一等功、授予126团3营7连“能攻善守英雄连”称号等奖励。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