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动漫 >正文

送别“葫芦娃之父”,风雨62年的美影厂也在经历阵痛

2020-11-04 07:23    

带给我们无数美好回忆的“葫芦娃之父”走了,而那个承包童年记忆的美影厂,也在新时代中经历阵痛。

“爷爷!还我爷爷!”

动画片《葫芦兄弟》里的经典台词,总能勾起几代人的美好童年记忆。

5月13日,有“葫芦娃之父”之称的胡进庆(《葫芦兄弟》导演)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专业的他,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后,参加过几十部影片的摄制。其中,剪纸片《鹬蚌相争》《淘气的金丝猴》《草人》三部影片都荣获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鹬蚌相争》更是在国际电影节上连获四次奖。

导演 胡进庆

老一代国漫人的离去让人痛心,而他曾工作过的上海美术电影厂(简称美影厂),在走过风雨飘摇六十二年的同时,也在见证着中国动漫行业的发展之路。

1

童年记忆的“上海制造”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曾占据了许多童年美好时光的动画片,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

从《哪吒闹海》到《大闹天宫》,从《九色鹿》到《雪孩子》,从《小蝌蚪找妈妈》到《葫芦兄弟》,从《黑猫警长》到《魔方大厦》……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有个共同的Logo——“上海制造”。

1957 年 4 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下设动画、木偶和剪纸 3 个制片部门,自此国漫有了“上海制造”的时代印记。在“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 的理念下,美影厂也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动漫的发展之路。

极具东方审美,是美影厂“上海制造”动画片的特点。经典水墨片《小蝌蚪找妈妈》、当年投资达100万的《大闹天宫》、剪纸风格的《葫芦兄弟》……美影厂出品的这些审美出众、制作精良的动画片,充分运用了剪纸、水墨画、木偶戏、折纸、京剧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给国漫增添了一份专属的“东方气质”基调,丰富了几代人的童年生活。

日本著名动漫人高畑勋,在此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感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特伟的水墨动画片更是让高畑勋惊叹不已,启发他创作了一些留白较多的作品。

为什么当年美影厂的动画片可以在兼顾艺术性与文学性的同时,又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甚至在动画届的“中国学派”中自成“海派”?

除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独特产业结构外,一批热爱动画的专业创作人也功不可没。

要想坚持走一条中国自主的动画道路,其背后的辛酸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胡进庆曾在《见证者系列访谈录》中坦言,希望中国动画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有着别人的影子。同时也透露了一些他创作《葫芦兄弟》时的一些故事:在制作成本仅6万元的《葫芦兄弟》时,他们并没有过于精雕细琢,而是把功夫做足在矛盾冲突上:因为《葫芦兄弟》摊到每一格的成本不过5-6元,这导致他们从剧情到动作都得精心设计,在画了无数草稿后才有了最后矛盾激烈、充满剪纸风格的经典动画片《葫芦兄弟》。

《葫芦兄弟》原稿

可以说,美影厂出品的动画片曾带领国漫走过一段光辉岁月,给几代国人留下许多童年的美好回忆。

2

繁华落尽后的“黯然沉寂”

上世纪的美影厂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在千禧年后,受到市场化商品经济的冲击,变得经营惨淡、经典作品越来越少,开始显现繁华落尽后的“颓势”。

这份无奈“沉寂”的背后,是一场内忧外患的夹击。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国外动画片开始大量进入中国,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漫《狮子王》和以《神奇宝贝》《犬夜叉》《名侦探柯南》为代表的日漫,为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动漫的新大门。与此同时,广东成立了大批动画公司,主要为国外厂商进行代加工。

这股外国动漫的“新”冲击着国漫的“旧”。美影厂的一些制作人在第一次看到《狮子王》时,也被其先进的动漫制作技术所震动,原来国漫与美漫、日漫间的差距竟有这么大。

而“内忧”则是由美影厂本身转企改制所带来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美影厂,在创作条件方面可类比古代官窑:不计成本、精工细作。在改制前,美影厂有着全国顶尖的创作班底,国家包产包销,可以不忧盈亏第全心投入到动画制作中去。而在改制变成国有企业后,美影厂需要自负盈亏,而没有动画片专卖、融资渠道的它也同时缺少议价权,这些“硬伤”导致创作者的创作条件变得艰苦起来。

1999年的《宝莲灯》是美影厂市场化运作下动画片的第一次试水,这部影片的制作投入在当时是国内顶级的水准,而其商业回报却是勉强收回1200万的成本。而后美影厂几次商业化动画片的尝试,比如高投入、口碑佳、低回报的《勇士》(2007),长此以往让许多投资方逐渐对美影厂的动画项目失去了信心。

另一个“内忧”来自国内动漫市场的转变。在国漫行业的市场化转变下,国漫制作方不再仅限于这些传统美术电影制片厂,许多互联网平台纷纷兴起:腾讯有专门的动漫机构,同时投资了诸如玄机科技、骏豪宏风等为代表的22家动画公司、工作室;垂直于动漫领域的哔哩哔哩也如期上市,其平台业务集内容分发、创作于一体;去年在杭州由淘宝二次元与中国国际动漫节联合举办的中国(杭州)IP授权大会上,管家式“国漫IP商业平台”也正式上线。重组、整合也好,垂直、深耕也罢,这些动作的背后都是服务于当下以市场为导向的动漫产业。

外国动漫的影响,体制结构的巨变,国内行业的转型,这些新时代下的“快”变化让传统的美影厂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的洗礼下难觅“佳作”,以至于渐行渐远渐无言。

3

花甲之年的“重新出发”

面对当前的迷茫局势,走过一甲子的美影厂勇敢地选择了“重新出发”。

改变从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从2008翻拍片《葫芦兄弟》以来,美影厂逐步把创作调整为以电影为主。其在2017年发布了13部动画新片计划:从经典重塑到新片创作,其动画类型涵盖三维动画、手绘动画、木偶动画、水墨动画。

外部力量也给了这场“突围行动”一份助力。从动画到动漫,美影厂开始了IP整合营销。辉煌的过去给美影厂带来无数IP合作的可能,他们与蓝色光标传播集团合作打造、推广美影IP家族:推出三分钟的“泡面番”,翻拍真人版动画,同时以延伸产业链、推广IP形象、进行IP授权等方式拓展动画领域,以及在泛文娱领域进行尝试(举办动画片音乐会“童年的歌”)。

2019年5月6日官宣的《我为歌狂》真人剧、经典动画片《天书奇谭》修复版等美影厂的新作也将面世,等待着市场、观众的检验。

由此可见,虽前路漫漫,但美影厂似乎从未放弃过振兴国漫。而随着多年的发展,国漫也在一股“国潮”新势力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大时代。

从早期的《大闹天宫》到近年来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以及《白蛇缘起》等,中国元素仍在国漫中熠熠发光,这其中也包含了众多动画人的努力与诚心。如今,带给我们童年无数美好回忆的“葫芦娃之父”走了,在与国漫大师的惜别中,也期待未来国漫有更多的匠心之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