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幼儿园。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艳、路畅、张宪):午后三点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莫玛铁热克村里依旧艳阳高照,村里的石榴籽幼儿园里传来悦耳的音乐声,大班的孩子们正在老师蒲宝霞的带领下上音乐课。
蒲宝霞,今年22岁,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师专业毕业,因为网上的一个招聘视频,她从甘肃老家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石榴籽幼儿园,“我看了一个他们录的VCR,里面有好多孩子,长得特别好看,浓眉大眼,然后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说“老师我们需要你”。然后特别感动,然后就想来。虽然说贡献不大,但是我想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石榴籽幼儿园位于莫玛铁热克村,距离最近的较为繁华的库车县城要一个小时车程,村民以维吾尔族为主,日常交流也主要使用维吾尔语。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新平介绍说,指挥部经过调研发现,村里的学龄前儿童缺乏一个好的普通话环境。因此,他们决定投资500万援建一所双语幼儿园,“村庄里原来也有一个幼儿园,但是规模比较小,硬件条件较差,使用面积不够,所以我们就援建了一个石榴籽幼儿园。”
2018年9月,幼儿园在建成之后,找到专业的普通话幼师成为了一个大难题。看到招聘启事后,已经在库车县城做幼教三年的张娟也毅然报名来到了更需要她的石榴籽幼儿园,挑起了园长的重担。
目前,园里已经接收了八十七名孩子,其中有八十六名少数民族孩子。刚入园时,这些孩子们几乎不会说任何普通话,语言上的沟通困难,成为张娟和蒲宝霞她们和孩子们打交道时面临的共同难题,“小班的话,如果孩子说我肚子疼或者肚子饿,他都这样捂着肚子,他会说老师,然后这样捂着肚子,我们可以看得懂他肚子,但是我们又不知道他是饿了还是肚子疼。”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园里专门配备了三名维吾尔族保育老师,除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外,平时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和普通话老师交流。老师们更是利用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时间,帮助孩子们掌握普通话,“区域游戏、户外游戏、户外运动,老师在引导他们玩的时候,相互已经在那用普通话说,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他们记忆才会最深刻。”
同时,幼儿园还建了一个童声馆,配备了点读笔、耳机等先进设备,辅助孩子们学习语言。
在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突飞猛进。大班6岁的小男孩苏莱曼,从刚进园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到现在,他已经可以流利地用普通话和其他小朋友们做手指游戏,“小白小白下楼梯,去吃肯德基,汉堡呀汉堡,薯条呀薯条,鸡翅呀鸡翅,可乐呀可乐,咚咚咚喝下去。”
生活中,苏莱曼甚至成了妈妈早热古丽的普通话“小老师”和“小翻译”。以前,早热古丽就希望儿子能上普通话班,甚至考虑过让儿子转学去县城。现在,家门口开办了这样一所双语幼儿园,让她觉得很幸运,“现在我感觉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孩子学了普通话),对他都有很多好处,能出去做个生意,去医院或者买东西也可以正常交流,不会受到阻碍。”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进步,张娟和蒲宝霞也都很开心。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蒲宝霞觉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也成长了很多,“责任心是最大的。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你想给他们一滴水,你自己得要有一碗水。你要不断的去充实自己,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
蒲宝霞的感悟,也是幼儿园里十一名老师们的共同体会。他们都暗暗期待着,自己用心浇灌的这些小苗苗们可以像村里的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像村里的石榴一样开花结果,将来可以有机会走出莫马铁热克村,走出新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正在上课的孩子们。
休息室。
园内一角。
放学正在等待爸爸妈妈来接的孩子们。
孩子们正在和老师做游戏。
正在玩游戏的孩子们。
正在户外游戏的孩子们。
休息室。
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玩积木。
苏莱曼和妈妈早热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