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级奶妈”青海湖舰走上码头时,在硕大的舰体衬托下,刘永新显得很“渺小”。
和这位“渺小”的舰长打上交道,很容易使人想起这么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刘永新是用什么“撬动”身后那条巨舰的?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海军青海湖舰舰长刘永新。王子龙摄
对话海军青海湖舰舰长刘永新——
一位补给舰舰长的“大小辩证法”
■解放军报记者 范江怀 通讯员 侯 融 周演成 段 鑫
从“超级奶妈”青海湖舰走上码头时,在硕大的舰体衬托下,刘永新显得很“渺小”。
和这位“渺小”的舰长打上交道,很容易使人想起这么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刘永新是用什么“撬动”身后那条巨舰的?
离家很远,离祖国很近
刘永新第一次离开老家邯郸出远门,是6岁那年。
母亲带着刘永新去了唐山。三哥在唐山当兵。解放军,第一次在幼小的刘永新眼里有了具体而又生动的模样。从那时起,长大也要当兵的念头就在他心里悄悄萌发了。
后来长大填写高考志愿,刘永新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说: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至今回想起母亲说的那句话,刘永新印象深刻:母亲的话很朴实,她虽然不知道“理想”“抱负”这些很潮的词语,但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有远大一点的追求。
听别人推荐,刘永新报考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被录取后,刘永新到学校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大海。大连的海水蓝中带点黄绿色,后来教员在课堂上告诉大家,远海的蓝是深蓝。
本来,毕业时刘永新有机会留校的,但深蓝的诱惑太大,他主动要求去南海。在那里,有祖国一片深蓝色的大海。
从大连到汕头,火车倒汽车,近3000公里的路程,刘永新差不多走了4天。原汕头水警区某护卫舰大队成了刘永新工作的第一个基层部队。
满载排水量近2000吨的护卫舰在刘永新的眼里足够大也足够气派。走出校门能成为我军新型护卫舰上的一名副航海长,刘永新心里充满自豪。
刘永新在舰上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是在赤瓜礁那片海域。当时,他们的战舰在南海巡逻执勤。
对一个航海长来说,在地图上丈量离家的距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屈指一算,巡逻在南海的护卫舰上,离家近5000公里。遥远的家变得模糊起来,祖国却变得具体而又清晰。
从小念到大的“祖国”俩字,原来就是眼前的这片海以及不远处的一个个海礁。祖国的分量就这么一点点在刘永新的心底变得厚重起来。
2017年5月,作为洪湖舰舰长的刘永新,在完成了第25批护航任务后,访问马达加斯加。军舰停靠在图阿马西纳港口。
听说祖国的军舰要访问马达加斯加,200多名华侨华人连夜从首都塔那那利佛开车赶往图阿马西纳港口。他们想让祖国的军舰第一眼就看到欢迎的华侨华人。
华侨华人对祖国的那份深情,和舰上被感动的官兵心中涌上的暖流,在军舰靠港的那一刻碰撞在了一起。能让码头涌动暖流的,是一面面五星红旗,更是现代化的中国军舰。
那一刻,刘永新真正掂出了“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句话的分量。 责任编辑:王俊
青海湖舰在大海上对驱逐舰、护卫舰同时实施补给。
我不是主角,打仗可没有配角
走出校门就能在现代化的护卫舰上担任副航海长,无疑是幸运的;再从护卫舰干到我国新型驱逐舰航海长的位置,就更令人羡慕了。
在海军,过去有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一条舰上的航海长成长为舰长的几率最大。刘永新步入了一名现代化战舰舰长最为理想的成长通道。
2008年,就在大家看好刘永新之时,他却突然来一个令人不解的“华丽转身”:离开了南海舰队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某驱逐舰支队,去了某作战支援舰支队。
就水面舰艇来说,大家都希望从辅助舰艇跃升到作战舰艇,刘永新却逆潮流而行之,令大家费解。在刘永新看来,自己转身并非是心血来潮、感情用事。
还在护卫舰和驱逐舰担任航海长之时,刘永新在与辅助舰艇打交道中就发现,一条战舰能走多远,并不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叫“超级奶妈”的远洋综合补给舰。
随着我军现代化的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批量服役,综合补给舰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能走多远走多久,与“超级奶妈”的补给能力息息相关。
刘永新时不时又会想起母亲那句叮嘱“能跑多远就跑多远”,要想在深蓝色的大海上跑得更远,就必须到更多不同的战斗岗位去锤炼自己。
亚丁湾的海面,在夜色中显得并不平静。这是第25批护航任务很普通的一个晚上。此时,已是洪湖舰舰长的刘永新正在值班。突然,他在甚高频内守听到了一艘香港籍商船的求救信息。自称英文水平一般的刘永新,听懂了这段英文对话:多艘不明小艇正在劫持一艘过往的商船。他立即将相关线索第一时间报告了预备指挥所。
由于发现及时,在预备指挥所的指挥下,我护航官兵首次在被劫商船上抓获了3名海盗,成功解救了被劫商船。
这次成功解救被劫持的商船,使刘永新越发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在战场上,补给舰虽然不是作战舰艇,只是一个配角,但并不意味着不可担当主角的责任和使命。在现代化联合作战中,每一艘军舰都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5月,刘永新担任洪湖舰实习舰长。他带领全舰官兵苦练补给硬功,练就了恶劣海况下的补给能力,并且掌握了两横一纵的保障技能,使入列一年的洪湖舰很快就形成了战斗力。
梦想没有更大,只有更好。刘永新在人民海军快速提升战斗力的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己成长的位置,把自己的梦想与我军体系作战的理念和发展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诠释了一个海军舰艇长的担当。
我的舰不小,眼前的海更大
青海湖舰有多大?指着青海湖差不多有15层楼那么高的桅杆,刘永新舰长用数字给记者描绘着巨大的舰体:青海湖舰满载排水量3.7万吨,舰长190米、宽25米,主甲板面积有0.6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舰上虽然不能踢足球,但可以打羽毛球和乒乓球,还有一个近300米的环形“跑道”,可以满足官兵体能训练的不同需求。
既然顶着“超级奶妈”的头衔,青海湖舰的“肚子”自然就不小,可装载2万吨左右的各种油品和淡水。装载的2000多立方米主副食可供两艘驱逐舰2个月的消耗。
都说船小好调头,巨大的舰体不要说好调头,连进港都很困难。一次,青海湖舰在靠泊湛江港的一个码头时,为了观察船两边的船只,刘永新在驾驶室左右舷来回折返观察,跑了很多趟。
在刘永新眼里,青海湖舰称得上是巨轮,但航行在深蓝色的大海里还是显得很渺小,用沧海一粟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不是我们舰不够大,而是我们面对的海太大。”在近20年的航海生涯中,刘永新有一个“大与小的相对论”——一艘舰再大,如果不够强,那么大就是“浮肿”,大而无用。你的舰有多强,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面临的那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才能让你自由地航行。
由小变大,由大变强,正是人民海军分享到改革开放红利的结果。翻开青海湖舰的航海史,分明让人看到了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1997年2月,入列一年多的青海湖舰随中国海军编队访问美洲四国五港。在出访98天的时间里,航程达24000多海里,实现了海军舰艇编队首次横渡太平洋,创造了人民海军航程最远、航时最长、出访规模最大等多个纪录,是中国海军由黄水走向蓝水的标志性事件,青海湖舰由此荣立集体二等功。
2016年12月,舰长刘永新率领满载排水量只有2万多吨的洪湖舰参加了第25批护航,航时208天,航程达37000多海里,横渡了印度洋、太平洋,顺访了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西兰、瓦努阿图等国。这要搁在20年前,没准可以再集体立功一次,但在2017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次年度例行的远洋护航任务。
当你不够强大时,很小的事就会变成很大的事;当你足够强大时,很大的事就会变成了很小很小的事——这就是人民海军成长壮大的辩证法。
刘永新无疑是这个“辩证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强军不在别处,就在你身边
在刘永新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一家四口的全家福照片。
照片中,大女儿像爸爸,小女儿像妈妈。刘永新说,大女儿出生时他在身边,但小女儿出生、满月、满周岁他都没能在身边。
后来有人告诉他说,孩子出生时,第一眼见到谁就像谁。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点在了刘永新内心最柔软处。
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人民海军的航迹就延伸到哪里。现在每一年出海时间都在200多天以上,承担着繁忙的维护祖国主权和安全的任务。刘永新说,每年的假分3次休还休不完,常常因紧急任务被临时召回……
刘永新坦言,自己对家庭照顾得太少,家里两个孩子都是妻子一个人带大的。一想到这,心里就会酸酸的。
在副团的位置上,刘永新一干就干了7年。期间,有人劝他,既然晋升无望,不如早日转业回家。每当有转业想法时,刘永新就会用母亲说过的那句话来给自己鼓励:“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在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刘永新是干过不同类型舰艇最多的舰长之一。他在新型护卫舰驱逐舰干过,也在测量船、油船、登陆舰、拖船、交通艇等舰船上干过,既担任过部门长、船长、舰长,也当过业务长和教练船长,称得上是一个多面手。
洪湖舰是国产的新型综合补给舰,刘永新把这艘舰从造船厂接出来之后,经过短短一年的训练就形成了战斗力。正干得风生水起时,一纸调令又把他调到了青海湖舰。
青海湖舰是某作战支援舰支队的明星舰,曾经在人民海军的历史上写下了华丽的篇章。服役了20多年,青海湖舰与新入列的我国新型综合补给舰相比,无论是满载排水量,还是舰上的动力和设备,都显得有些陈旧了。
部队进行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青海湖舰的编制在去年也大幅压缩。
性格决定命运。当支队领导找到刘永新谈话时,他义无反顾地表示“既然党委让咱干,咱就把工作干好”。担任青海湖舰舰长后,刘永新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舰上的各项工作推向了正轨。
视野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站在停泊在三亚某军港的青海湖舰上,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刘永新还在继续着自己“能跑多远就跑多远”的航程。 责任编辑:王俊
不是每一个螺栓都能冒头
■解放军报记者 范江怀
行走在青海湖舰上,像是走进了一个钢铁的宫殿。问舰长刘永新,舰上有多少间舱室,答:800多间;问有多少扇门,答:1000多扇。
每一件装备和设备井井有条地结合在一起,才有了这艘威武雄壮的巨舰。结合这些装备和设备的,除了焊接就是常见的螺栓。
再问舰长,知道舰上有多少颗螺栓么?舰长摇头,说没法算清楚。
舰上螺栓大的有小胳膊那么粗,小的则有牙签那么细。当然,更多的螺栓是你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没有这些默默无闻的螺栓的坚守,就没有这艘补给舰的正常运转。
青海湖舰能仗剑走天涯,数次进行环球航行,依靠的是激情澎湃的动力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依靠着一枚枚可见和不可见的螺栓。
水面舰艇是海军作战力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海军的作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水面舰艇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舰艇组成的。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并非每一个舰艇长最后都能成为驱逐舰舰长,或者是航母舰长。对于人民海军来说,正是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舰艇长,兢兢业业地铆在自己的战位上,才锻造出一支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具体说来,水面舰艇需要驱逐舰、护卫舰这样的作战舰艇,也需要补给舰这样的辅助舰艇。作战舰艇当然是水面舰艇的核心战斗力,但缺乏足够强大的辅助舰艇,也难以在深蓝色的大海中走得更远。在一定程度上说,决定一支远洋编队能走多远是综合补给舰的能力,而决定一个舰艇长能走多远的是他的眼光、胸怀和理念。
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我们实现许多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梦想。我们的梦想只有与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融入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大潮中,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一位网友说得好,你的梦想只有切合实际、能变成现实,才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和追求的理想,否则就会变成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青海湖舰知名度很高,现任舰长刘永新的名字却鲜为人知。全力全速推进战斗力建设,是这位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舰长的心头大事。“不是每一个螺栓都能冒头”,采访中他对记者说,战斗力建设,打基础的工作最重要,有时也最难做!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文学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海面上”。冰面下的“八分之七”更有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像刘永新这样一任又一任大大小小的舰长,坚定执着、默默无闻地驾驭着不同类型的军舰,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才构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壮丽的复兴景象。
今年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我们在向人民海军祝贺生日之时,别忘了向默默战斗在各自战位上的舰艇长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靠谱的舰长靠谱的舰
■海军青海湖舰政治委员 刘铁勤
有幸,我在青海湖舰和刘永新舰长搭档。刘舰长是去年初从洪湖舰调过来的。当时,青海湖舰编制调整,刘舰长可谓临危受命。
在洪湖舰,刘舰长已经全训合格。换新的单位,意味着从头开始,还要进行全训补考。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在组织的重托与信任面前,刘舰长欣然接受,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曾有一篇文章这样说:靠谱,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在我眼里,青海湖舰是一艘靠谱的舰,刘永新也是一位靠谱的舰长。
靠谱的人干靠谱的事。刘舰长喜欢窜舱室、上战位,与官兵谈心聊天,时间不长,就把准了脉搏、摸清了底数。他教育大家,要确立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辉煌。
刘舰长首先找出了“木桶”的短板,在抓基层打基础上铆足了劲,从思想、理论、训练、装备、管理上入手,他带领班长以上人员从基础抓起,加班学习、完善制度,推演方案、研究对策,日结、周结、月结工作得以常态固化。
因为官兵调整面大,新任干部多、思想难统一、情况不熟悉,他采取“循环授课法”,让干部和骨干轮流授课,先后组织了27人次,历时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家不但掌握了本职岗位专业知识,对全舰情况也有了全面了解。
全力全速推进战斗力建设,是刘舰长的心头大事。在反复调研论证后,他要求部队把“打牢基础、全面正规、突出特色、推出亮点、整体提高、创造争优”作为全面抓建的基本思路。推进正规化建设,重点建章立制。先后完善管理制度42项,规范了会议、值班、勤务、卫生等制度,完善了训练方案预案195项。短短几个月,在支队的专业比武中,官兵包揽了前3名。 责任编辑: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