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人是一个很现实的群体,10年前,几乎没有好莱坞大牌明星会到中国来宣传新片,他们热衷的海外国度是日本,比如《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好莱坞大片的主创们,常常现身日本首映礼,因为那时候的日本,是全球的第二大电影市场。
而如今,乾坤扭转,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并且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很快就将压倒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人便开始想方设法地跟中国影迷“套近乎”
,比如还未上映的《雷霆沙赞!》,主演们前不久就通过中国媒体祝福中国影迷元宵节快乐。正在热映的《阿丽塔:战斗天使》的制片人詹姆斯·卡梅隆在影片上映前,对中国影迷释放出了一系列友好信息,比如录视频祝影迷春节快乐、亲自跑到中国来推广影片、跟刘慈欣对谈科幻电影等等。
实际上,中国电影市场确实“拯救”了很多好莱坞大片,包括《阿丽塔:战斗天使》,截至发稿时间,《阿丽塔:战斗天使》的北美票房只有6500万美元,并且票房走势已经呈现出严重的衰减势头,相对于其1.7亿美元的制作成本,这个数字显然达不到片方的心理预期。而该片的中国票房已经超过6.5亿人民币(接近1亿美元),如不出意外,本片在中国的最终票房将大大超过其北美收益。在历史上,像《阿丽塔:战斗天使》这样,在美国“赔钱”而在中国“海赚”的好莱坞电影还有很多,我们这里举四个最典型的例子。
案例一:《魔兽》
电影公司原本是想将《魔兽》拍成“系列电影”,并找来了拍过《月球》《源代码》等经典科幻片的邓肯·琼斯执导首部曲,可谓煞费苦心,但事与愿违,影片在北美意外遇冷,1.6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只换回了4700万美元的票房,大败亏输。好在本片受到中国游戏迷的热捧,在内地卖了14.7亿人民币票房(相当于2.2亿美元),接近北美票房的5倍。
案例二:《头号玩家》
最近10年,美国观众好像既不喜欢新颖,又不喜欢怀旧,而是一头扎在“漫威电影宇宙”、迪士尼奇幻电影和星球大战系列里出不来,中国观众的口味,则更多样化,既喜欢新颖的《流浪地球》《战狼2》《阿丽塔:战斗天使》,又喜欢怀旧的《乘风破浪》《芳华》《玩家一号》,按理说,《玩家一号》里的游戏和电影,美国观众应该更熟悉更有共鸣才对,但本片在美国只收了1.37亿美元,比其1.75亿美元的成本,少了近4000万。该片在中国反而掀起了一股怀旧热潮,内地票房近14亿人民币(约2.1亿美元)。
案例三:《生化危机:终章》
需要说明的是,《生化危机》系列在美国从来都不算大片,而只算是中等投资的B级片,这个系列前三部未在内地上映,第四部和第五部在内地的票房都是1亿多人民币,仅算不温不火,其中第五部的主演还有李冰冰,没想到最后一部在中国意外大卖11亿多人民币(相当于1.65亿美元),而影片的制作成本仅4000万美元,美国本土票房更只有可怜的2700万美元。
案例四:《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
我深度怀疑这部电影是中国市场的“特供产品”,首先,影片的主演是范·迪塞尔,题材是硬派动作片,从剧照到情节,都给人以《速度与激情》的即视感,而“速激系列”在中国属于爆款产品;其次是该片找来了甄子丹和吴亦凡参演,刻意迎合中国市场。果不其然,该片在内地收割了11.25亿人民币票房(接近1.7亿美元),而其在北美的票房只有4500万美元,而其制作成本为8500万美元,如果仅算北美票房,该片处于巨亏状态。
除上述四部影片之外,《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变形金刚4、5》《大黄蜂》等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票房都要比北美高不少。(撰文:牛进士 )